
(1).泛指楼台馆阁等高大建筑物。《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臺观是崇,淫乐是好。” 晋 孙楚 《韩王故台赋序》:“ 召公 大贤,犹舍甘棠,区区小国,而臺观隆崇。”
(2).特指道教的庙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甲申,赐 摶 号 希夷先生 ,令有司增葺所止臺观。”
“台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续资治通鉴》《三国志》等文献,或查阅词典类工具书。
《台观》这个词是指在台上或高处观望、观察事物的意思。它既可以指代具体的地理台地,也可以用来描述人们的行为。
拆分部首:台(臺)和见(見)
拆分笔画:台(6画)和见(7画)
台观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最早出现在《世本》一书中,意为“远见卓识”。在台字最初的写法中,是有额外的几个横形构字部分,后来经过演变逐渐简化成现在的形式。而观字则不断经历了演变和修正,从最初的象形字到现在的形式。
在繁体字中,台字的写法是「臺」,观字的写法是「觀」。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台字的上部多为类似屋顶的横形,下部为象征地基的垂直线形。观字的上部是一条横线,下部为两点与一横相连,象征着人站在高处观望的形象。
1. 他站在高台上台观风景,美不胜收。
2. 我们从山顶上台观整个城市的美景。
1. 山台:山上的平台。
2. 观察:仔细观看、察看事物。
观察:看、瞻仰、眺望、注视。
躲避、忽视、疏忽、漠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