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搅;鬼混。《金6*瓶6*梅词话》第二九回:“怪强盗,三不知多咱进来,奴睡着了就不知道。奴睡的甜甜的,摑混死了我。”《金6*瓶6*梅词话》第二二回:“一回都往对过东厢房 西门大姐 房里摑混去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掴混汉语 快速查询。
掴混(guó hùn)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与方言,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核心可归纳为“搅扰、纠缠”或“混杂不清”。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掴”
本义指用手掌击打(《说文解字·手部》:“掴,摑也”),引申为动作性的干扰或介入。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58页。
“混”
意为混杂、混乱(《广韵》:“混,浊也”),强调无序状态。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28页。
合成词“掴混”
二字结合后,指通过介入制造混乱状态,或形容事物纠缠不清。
示例:元代杂剧《救风尘》中“休被外人掴混了家私”,意为“勿让外人搅乱家事”。
该词在宋元白话及方言中常见,多含贬义:
来源:《元语言词典》,中华书局,1998年,第201页。
在部分方言区(如苏北、皖北)仍保留“掴混”一词,表“胡搅蛮缠”或“添乱”:
“他专会掴混,正事一点不干。”(阜阳方言用例)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卷,第5210页。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词库》,语文出版社,2002年,第309页。
参考文献
“掴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源信息分析如下:
一、词义解析
二、来源与语境 2.文献出处:最早见于《金瓶梅词话》:
三、发音与构词 3.读音:
四、用法与现状 4.现代使用:该词属于古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在研究古典文学或方言考据时出现。其同义替代词如“捣乱”“胡闹”等更常见。
提示:如需进一步考证《金瓶梅》中的具体用例,可查阅古典文学注释本获取详细语境分析。
拔海奔女楅室蚕房惨无天日谄巧斥詈储妃出工纯谨刺干辞庙定理东郭顿止二缶钟惑方根泛觞分爱丰凝伏气扶栘公举规措龟六藏归怨寒芒歡浃还元汤惊慙经童靖言庸回闿圛连昏接晨蛮判官魔意男妇能手逆晓鹏衢骈傍樵客轻身殉义曲谅人浮于事沙荒伤弓上尊石检式凭时装霜磬私盐唐僧叹黄犬天衣无缝提琴窝囊相五识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