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隐公五年》:“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 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 于 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杜预 注:“陈,设张也。公大设捕鱼之备而观之。”后因以“陈鱼”为帝王行为不合礼仪之典。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示威寧校猎,崇让不陈鱼。”
“陈鱼”一词的含义主要源自古代文献,具有特定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陈鱼”出自《左传·隐公五年》,原文记载鲁隐公前往棠地“陈鱼而观之”,大臣僖伯认为此举不合礼仪而称病不随。杜预注解“陈”为“设张”,即布置捕鱼器具,指鲁隐公大设捕鱼之备并观赏的行为。
礼仪批评的典故
后世以“陈鱼”代指帝王不合礼制的行为,成为政治劝谏的典型意象。例如唐代苏颋在《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中反用此典,以“崇让不陈鱼”称颂帝王守礼。
文学化表达
在诗词中,“陈鱼”常与“校猎”等词对仗,暗含对统治者奢靡游猎的讽喻,如“示威宁校猎,崇让不陈鱼”。
现代汉语中“陈鱼”已非常用词汇,但在特定领域有延伸:
该词核心含义源于《左传》,本义为设置捕鱼活动供观赏,后演变为批评帝王失礼的典故,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古代与当代用法。
陈鱼指的是具有鱼类特征的生物,常见于江河湖泊中。
陈(部首:阜,笔画:6)+ 鱼(部首:鱼,笔画:8)= 陈鱼
陈鱼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字中,它是通过人们对鱼类进行观察和描述而形成的。
陳魚(繁體字)
在古代,陈鱼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似。
1. 沿着江边,我看见了几条游动的陈鱼。
2. 这里的湖水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很多陈鱼在水中穿梭。
陈鱼并没有常见的组词形式,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词语。
陈鱼的近义词可以是其他种类的鱼类,比如鲤鱼、鲢鱼等。
陈鱼的反义词可以是非鱼类生物,比如鸟类、兽类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