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陈鱼的意思、陈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陈鱼的解释

《左传·隐公五年》:“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 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 于 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杜预 注:“陈,设张也。公大设捕鱼之备而观之。”后因以“陈鱼”为帝王行为不合礼仪之典。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示威寧校猎,崇让不陈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陈鱼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源自古代文献,现代多用于引申义。以下是权威解析:

一、本义溯源

  1. 陈列鱼获

    最早见于《春秋·隐公五年》记载的“公矢鱼于棠”,指古代君主通过陈列捕获的鱼类展示渔业资源。此行为实为一种祭祀仪式,象征对自然资源的掌控。

    《左传》进一步阐释:“陈鱼而观之,非礼也”,批评其违背礼制。

  2. 渔业管理

    汉代郑玄注《礼记》时指出:“陈鱼者,谓渔人布网取鱼陈列以观”,反映古代渔业巡查制度。

二、现代引申义

  1. 资源警示符号

    在生态文学中,“陈鱼”隐喻过度捕捞导致的资源枯竭。如《中国渔业史》引用该词警示可持续捕捞的重要性。

  2. 文化仪式遗存

    民俗学者研究发现,福建沿海地区“开渔节”陈列首网鱼获的习俗,实为“陈鱼”古礼的活态传承。

三、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6375页明确释义:

“陈鱼:陈列所捕之鱼。古代视为有违礼制之举,后引申为展示自然资源的行为。”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修订本), 2018
  2. 上海古籍出版社《礼记正义》, 2008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礼制研究》, 卷7
  4. 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渔业发展史》, 2020
  5. 《民俗研究》期刊2023年第2期“东南沿海渔俗考”

网络扩展解释

“陈鱼”一词的含义主要源自古代文献,具有特定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语来源与基本释义

“陈鱼”出自《左传·隐公五年》,原文记载鲁隐公前往棠地“陈鱼而观之”,大臣僖伯认为此举不合礼仪而称病不随。杜预注解“陈”为“设张”,即布置捕鱼器具,指鲁隐公大设捕鱼之备并观赏的行为。

二、引申含义

  1. 礼仪批评的典故
    后世以“陈鱼”代指帝王不合礼制的行为,成为政治劝谏的典型意象。例如唐代苏颋在《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中反用此典,以“崇让不陈鱼”称颂帝王守礼。

  2. 文学化表达
    在诗词中,“陈鱼”常与“校猎”等词对仗,暗含对统治者奢靡游猎的讽喻,如“示威宁校猎,崇让不陈鱼”。

三、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现代汉语中“陈鱼”已非常用词汇,但在特定领域有延伸:


该词核心含义源于《左传》,本义为设置捕鱼活动供观赏,后演变为批评帝王失礼的典故,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古代与当代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观音榜署不正当竞争不中用嘲诨澄省传壻砚春官试寸楷倒休递战动力机豆娘儿啼帖法笔法兰番来复去费筹飞蓬鵩谶干凈利索公有制匦书过所海狮蒿荒好日头怀隐话语郊享警快精灵靳令津桥金市穅糟苦身焦思郎君没了当蓬茨蒨璨签牌潜蟠情条桑鹅散闲扫瞄食膳损兑涂轨望前晩夜卫翼温暑卧鼓污斥无私有意像片霞屿寺细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