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附托的意思、附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附托的解释

1.依附寄托。

2.假借﹐凭借。

3.委托﹐嘱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附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ù tu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依附寄托
    指人或事物依靠、寄托于其他事物或势力。例如:

    • 《韩非子·诡使》中提到“士卒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描述百姓依附权贵逃避赋税。
    •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也提到,古代士人常“附托名门望族”以求仕途。
  2. 假借,凭借
    表示借助某种名义或力量达成目的。例如:

    • 宋洪迈《夷坚志补》中质疑“强魂附托邪”,指借鬼神之名行事。
    • 明唐顺之提到“附托圣贤之道”,即假借圣贤名义传播思想。
  3. 委托,嘱托
    指将事务或责任托付给他人。例如:

    • 《北齐书·冯子琮传》记载官员“附托权臣”,暗含政治上的依附与委托关系。

二、用法与例句

三、相关成语与扩展

“附托”既可指物理或社会关系的依附,也可引申为抽象意义上的假借或委托,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法,可参考《韩非子》《夷坚志》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附托(fù tuō)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在困难或疾病等情况下,寄希望于他人的协助或慰藉。现在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构成和来历。 附托的构字部首是⺍(丿字旁)和⻍(包字头),共有13画。其中,⺍象征人,⻍则表示被保护。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附托”的字形,寓意着人们在困境中,依附别人以得到帮助和守护。 这个字在繁体写法中,仍然保持了类似的构形,只是笔画的书写方式略有不同。例如,构成“附托”的两个部首在繁体中的写法分别是⺄(力字旁)和⻌(辶字底),总体上仍然保持了相似的意义和形状。 据史书记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让王》篇,用以形容人们在遭受疾病和困顿时,依赖他人的帮助度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形容人们在各种困境中,寄托希望于他人的情景。 以下是一些使用“附托”的例句: 1. 在我失去工作时,我的家人成为了我的主要附托。 2. 我很感激朋友的附托,因为他的支持给了我莫大的力量。 3. 这些义工组织为那些需要附托的人们提供了温暖和关怀。 与“附托”相关的组词有:委托、寄托、依托等。这些词语都带有寻求他人援助或依靠的意味。 相似意义的词语有:依赖、倚托、倚仗等。这些词语也表达了人们寄望于他人的支持和依靠。 反义词方面,可以选择不依赖、不寄托等表示相反意义的词汇。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