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用玻璃、贝壳、骨头、木头、皮革或布作的小圆片、小球或其他形状的东西,有几个孔眼或一个后凸,缝在或固定在物体(如衣服或室内装璜)上,穿过扣眼或线圈作紧固或装饰用——又作“纽扣”、“纽子”
即纽扣。可以把衣服扣起来的小形球状物或片状物。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马公道,广锡铸重皮钮扣。” 叶圣陶 《隔膜·欢迎》:“他的国货草帽摆在炕几上,马褂全卸了钮扣。”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五:“ 瑞宣 淡淡的一笑,随手又系上个钮扣。”
钮扣(niǔ kòu)是用于固定或装饰衣物的常见配件,其含义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定义与功能
钮扣是一种小型片状、球状或其他形状的物体,通常带有孔眼或后凸结构,通过缝制或固定在衣物上,与扣眼配合实现紧固作用,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
材质与形态
常见材质包括玻璃、贝壳、木头、皮革、布料、骨头等,形态多样,如圆形、方形或特殊设计造型。历史上曾出现广锡铸造的重皮钮扣(见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
历史与文化
该词在汉语中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文献,现代文学作品中亦有体现,例如叶圣陶在《隔膜·欢迎》中描述“马褂全卸了钮扣”的场景。
语言与翻译
英语对应词为“button”,相关词汇包括“button up”(扣紧)、“on the button”(精准)等表达。
补充说明
“钮扣”与“纽扣”为异体字,现代汉语中二者通用,但“钮”字更强调金属材质的属性(如电钮、按钮)。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演变或不同文化的钮扣设计案例,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服饰文化研究资料。
钮扣是指可以用来连接衣物口袋、衣领等的装饰品。它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按钮,用来穿过衣物的孔洞,另一部分是扣眼,类似于螺纹,用来固定按钮。
钮(邑+戈),扣(扌+口+丂)。钮的部首是邑,总笔画数为9;扣的部首是扌,总笔画数为5。
钮扣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书·食货志下》。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钮扣是用于束腰的,形状类似于今天的带子,由金属或玉石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钮扣逐渐被应用于衣物的固定和装饰,成为了现代服装的常见配件之一。
钮扣的繁体字为鈕鈎。
据《说文解字》所载,古代汉字写作「釦鈎」。
1. 每个衬衣上都有几个漂亮的钮扣。
2.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把钮扣缝好。
扣子、纽扣、衣扣、开扣、衣衫扣、围巾扣等。
纽扣、钮子。
拉链、魔术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