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乞活的意思、乞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乞活的解释

(1).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晋书·东海王越传》:“初, 东嬴公 腾 之镇 鄴 也。携 并州 将 田甄 、 甄 弟 兰 ……等部众万餘人至 鄴 ,遣就穀 冀州 ,号为乞活。”

(2).逃亡求食的饥民。《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农 惧,率骑百餘奔 广宗 ,率乞活数万家保于 上白 。”《宋书·王镇恶传》:“时有一人 邵平 ,率部曲及 并州 乞活一千餘户屯城南。”《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有 司马文荣 者,帅乞活千餘户屯 金墉 城南。” 胡三省 注:“ 惠帝 时, 并州 饥荒,其吏民随 东燕王 腾 东下,号曰乞活,是后,流徙逐粮者,亦曰乞活。”

(3).传说中的巨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僬侥氏 三尺,短之至也……若 翁仲 、 巨毋霸 、 苻秦 、 乞活 、 夏默 等,长不能过二丈。”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苻秦 、 乞活 、 夏默 等,啖肉三十餘斤,其人长至二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乞活"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古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字面本义:乞求活命

指因遭遇灾荒、战乱等极端困境,被迫向他人或官府乞讨食物、寻求生路的行为。强调在生存危机下的无奈哀求。

例句参考:"大饥之年,百姓流离,沿途乞活。"(《资治通鉴》载东汉末年饥荒场景)

二、历史专名:西晋流民武装集团

特指中国西晋末年(约公元4世纪初)出现的特殊流民组织。他们多为并州(今山西一带)难民,为在战乱中生存而自发结成军事团体,以"乞活"为名,既表明求生诉求,亦成为军队称号。

史实依据:

该集团活跃于黄河流域,曾参与抗击匈奴汉赵政权。代表人物如乞活帅陈午、李恽等,其部队称"乞活军",是十六国时期重要的地方武装力量(《晋书·石勒载记》《资治通鉴·晋纪》)。


学术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乞活"词条释义。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古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4. 历史专名释义。
  3. 司马光. 《资治通鉴·晋纪十》[M]. 中华书局点校本. 记载乞活军与石勒战役。

网络扩展解释

“乞活”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到有粮之地求生
    最初指因饥荒或战乱,百姓被迫迁徙到粮食充足的地方以求生存。例如《晋书·东海王越传》记载,东嬴公司马腾率部众至邺城后,遣人前往冀州“就穀”(获取粮食),被称为“乞活”。

  2. 逃亡求食的饥民
    后演变为对流亡难民的特定称呼,尤其指西晋末年至五胡十六国时期因战乱流徙的饥民群体。如《资治通鉴》提到“乞活千余户屯金墉城南”,胡三省注解称“流徙逐粮者,亦曰乞活”。

  3. 传说中的巨人(较少见)
    部分文献中,“乞活”被描述为神话或传说中的巨人形象,但这一用法较为罕见,且具体出处不详。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乞活军”等衍生概念,可参考《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寝班第傍亲阪泉氏苞笋陂陇敞厅禅流馋涎欲滴巢穴雠嫌黜革楮桃电稿點頭之交豆汁访道凡轻盖浇饭干余骨告饶高人逸士供过于求观象官窰鬼关鬼哭狼嚎国殇降号见禁皦絜揭借糾辖狷行两观丽格陵曳露檄律义末头黏巴巴蹑蹬宁侯逆事牛齝破鞋铺兵青宁倾陷齐体戎马倥傯三个代表山第石担时宪法屠苏瓦案想来显擢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