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窰的意思、官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窰的解释

见“ 官窑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窰(现规范写为“官窑”)是汉语词典中收录的专有名词,指中国古代由官府设立并直接管理的瓷器烧造窑场。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1. 词源与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官窑”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特指两宋时期官府在汴京(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设立的皇家窑场,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辞海》补充说明,官窑瓷器以“釉色莹润、开片自然”为特征,区别于民窑产品。

  2. 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陶瓷史》指出,官窑制度始于北宋徽宗时期(1111-1125年),鼎盛于南宋修内司窑与郊坛下窑,元代后逐渐被景德镇御窑厂取代。明代《宣德鼎彝谱》将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列为官窑代表。

  3. 工艺特征与鉴定标准

    《中华博物大辞典》记载,官窑瓷器以“紫口铁足、金丝铁线”为典型特征,采用多次施釉与高温还原焰技术,成品率不足10%。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指出,现存宋代官窑器全球仅百余件,多数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

  4. 文化象征意义

    《文物鉴赏手册》强调,官窑作为皇权与匠艺的结合体,承载着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审美哲学和技术传承三重内涵。其“天青釉”对应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冰裂纹”则被文人赋予“缺陷即圆满”的哲学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官窰”(简体为“官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重要概念,指由官方直接设立、监管并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窑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历史背景


2. 官窑瓷器特点


3. 与其他窑口的区别


4. 文化价值与影响

官窑瓷器是古代皇权审美与技术实力的象征,代表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对后世制瓷技艺和东亚各国陶瓷发展影响深远。如今,宋代官窑瓷器在国际拍卖中屡创天价,如2022年一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瓶以1.5亿港元成交。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窑址考古发现或传世名品,可查阅《中国陶瓷史》或故宫博物院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边儆笔底生花鷩雉差不点长递畜民大干物议当巡倒投彫锼诋击豆秧二房翻把账房中发政施仁分条析理负愆搞活经济格奸贵俊聒聒横敛烘烔黄蜡蜡荒浪郊礼疾雷近朝敬慕眷怀絶甘分少空额孔圣人梁驺敛缩列壁临长立象漏声啰里墨衰逆绅亲用屈打成招润文官赛兰撒訫伸剖拭目倾耳踏浪儿烫斗逃监推理伟干忤色香篝香裓享礼笑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