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祇悔的意思、祇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祇悔的解释

[greatly repent] 大悔

详细解释

大悔。《易·复》:“不远復,无祇悔。” 孔颖达 疏:“既能速復,是无大悔。”《后汉书·郎顗传》:“思过念咎,务消祇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祇悔(qí huǐ)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因过错而产生适度的悔悟,强调悔过有度、及时反省。以下从权威词典与文献角度分述:


一、单字释义

  1. 祇(qí)

    本义为“地神”,引申为“适可而止”“恰好”。《说文解字》释:“祇,地祇也。”段玉裁注:“凡适可而止之义,亦借用‘祇’。”此处表“仅止于”“不过分”之意 。

  2. 指因过失而懊恼。《说文解字》:“悔,悔恨也。”引申为反省改过 。


二、复合词释义

祇悔

指因过错而及时醒悟,悔过有度,不沉溺于自责。强调悔悟的节制性与修正意义。


三、经典用例解析

《周易·复卦》初九爻辞:

“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四、语义演变

汉代后“祇”渐与“只”通用,但“祇悔”仍保留古义。如: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 《周易正义》,王弼、孔颖达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
  4. 《汉书》,班固,中华书局,1962年。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版本;现代词典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网络版(需订阅访问),此处不列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祇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1. 《易经·复卦》
    原文“不远复,无祇悔”,意为及时回头可避免重大悔恨。孔颖达疏注:“既能速复,是无大悔”,强调及时修正的重要性。
  2. 《后汉书·郎顗传》
    提到“思过念咎,务消祇悔”,指通过反思过错来消除深重悔意。
  3. 南朝碑文引用
    王俭《太宰褚彦回碑文》中“经始图终,式免祇悔”,表达对周全谋划的重视。

三、相关辨析


四、总结

“祇悔”强调因未及时修正错误而产生的深刻悔意,常见于劝诫类文本。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周易》及《后汉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邦治薄遽边道诚实齿过肩随笞掠充罗穿鍼引线辍留啖饭地导谕的见邓师恶孰風清丰硕风听斧头糕点海国寒煖黄景仁讲是说非谏匦葭墙洁火桀心静翠决正开枱乐新厌旧鲤风玲琅立足点龙身明丽魔酡配搭儿飘击弃卷曲惠锐减鋭气蛇蟺生拉活拽仕流兽骇撕搏伺漏弹性填赔通算兔死狗烹外王父望洋兴叹无顿污附吴钱乡衮枭心鹤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