慊慊的意思、慊慊的详细解释
慊慊的解释
(1).心不满足貌;不自满貌。《后汉书·五行志一》:“石上慊慊舂黄粱者,言 永乐 虽积金钱,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黄粱而食之也。”《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张铣 注:“慊慊,心不足貌。”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今生始进仕,获重语於天下,而慊慊若不足,真能守其家法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吾幸託肺附,非不知往必死,但举朝无蹈难之臣,使圣情慊慊耳!” 胡三省 注:“慊慊,嫌恨不足之意。”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担夫曰:‘是为 白水河 ,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慊慊。”
(2).诚敬貌。《后汉书·耿弇传赞》:“慊慊 伯宗 ,枯泉飞渡。”《后汉书·杜根等传赞》:“慊慊 欒 杜 ,讽辞以兴。”
词语分解
- 慊的解释 慊 à 不满,怨恨。 慊 è 满足,满意。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慊的解释 慊 à 不满,怨恨。 慊 è 满足,满意。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慊慊(qiàn qiàn),是一个古汉语叠词形容词,主要有两种含义,常用来描述内心感受或事物状态:
-
不足、遗憾的样子:
- 这是“慊慊”最常见的含义。“慊”本身有遗憾、不满足的意思。“慊慊”叠用,强调这种不满足、有所欠缺或感到遗憾的心理状态。
- 例证: 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中有“慊慊思归恋故乡”之句(《文选·古诗十九首》),这里的“慊慊”生动描绘了游子思乡情切、归心似箭却又未能如愿的遗憾与不满足感。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在“慊”字条目下收录“慊慊”,释义为“心不满足貌;憾恨貌”,并引用了上述古诗例证。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在“慊”字释义中也提到“慊慊”表示“不满足”。
-
满足、快意的样子:
- 此义相对少见,但确实存在。“慊”字本身也有满足、快意的含义(读qiè时更常见此义,但古文中有时混用)。“慊慊”叠用可表示心满意足、舒畅的样子。
- 例证: 《后汉书·刘盆子传》记载,刘盆子投降后,光武帝刘秀待其甚厚,刘盆子“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以慊慊终焉。”(《后汉书·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这里的“慊慊”常被解读为满足、安适地度过余生。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在“慊”字条目下也收录了此义项,释义为“满足;快意”,并引用了《后汉书》此例。《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慊”字释义中也列出了“满足”这一义项。
“慊慊”的核心含义围绕“满足感”的两极:
- 主要义(常见): 形容心中感到不满足、有所欠缺、遗憾的样子。
- 次要义(较少见): 形容心中感到满足、快意、安适的样子。
理解具体语境中的“慊慊”是何种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在古典诗文中,尤其是在表达思乡、怀人、壮志未酬等情感时,多取“不满足、遗憾”之义。
网络扩展解释
“慊慊”是一个叠词,其核心含义与内心不满足、遗憾的状态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读音与字形结构
- 读音为qiàn qiàn(注意不读作“qiè”)。
- “慊”为形声字,从心(忄)、兼声,本义与心理状态相关,强调内心的不满足感。
2. 具体含义
- 不满足感:形容心中有所欠缺、未达期望的状态,例如对某件事的结果感到遗憾或不畅快。
- 牵挂与遗憾:常带有因未完成或未实现而产生的持续性情绪,如“慊慊于心”指耿耿于怀、难以释怀。
- 引申用法:古文中也可用于描述物质上的不足,如食物不足以饱腹(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3. 文学应用与情感表达
- 常见于古诗文,用于刻画细腻的内心活动,如诗人对理想未竟、时光流逝的怅惘。
- 例:宋代文人常以“慊慊”表达仕途不顺或人生抱负未展的郁结之情。
4. 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怅然、憾恨、耿耿。
- 区别:“慊慊”更强调持续性的心理状态,而非短暂的情绪波动;“遗憾”则侧重结果本身。
别人正在浏览...
阿达暗夫白帝百炼鉴暴暵笨牛不老春财政危机侈阔垂弧大爵甸师地波睇眄断灭空恶虐方头不律凡例風勃分售高闳钩心孤淡海豚诃梨勒花胡衕卉物锦綳纪念品金坑九芒九师攫捷砍一枝损百株看卓囒吨连抵其隙莅正龙翔虎跃妙鬘泼梭梭泼天潜沦弃货岐途沙岗折掇伸缩摅吐肆横诵呗素商绦脱讬巧晩悟文报局咸黜咸頀晓泠绡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