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retch out and draw back]∶伸出和缩进
这架照相机的镜头能够前后伸缩
(2) [elastic;flexible;adjustable]∶比喻在一定限度内的变通
这些规定伸缩性很大
(1).伸展与收缩。引申指行动、动作。 宋 苏洵 《几策·审势》:“ 秦 有天下,散为郡县,聚为京师,守令无大权柄,伸缩进退,无不在我。”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每食时,弟子扶掖,稍伸缩,即復跏趺如故。”
(2).伸展与收缩。比喻在一定范围内的变通或变化。 明 胡应麟 《诗薮·内编·近体上》:“近体有定规,难於伸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但究竟因为是上层的智识者,所以笔墨总不免伸缩于描写身边琐事和小民生活之间。”
"伸缩"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长度或体积的变化
指物体在受力或温度影响下,长度或体积发生伸长或缩短的现象。例如弹簧的弹性形变、金属的热胀冷缩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165页。
灵活调整的范围
引申为事物可灵活调整的余地或空间,如"政策伸缩性""预算伸缩空间"。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892页。
形容处理问题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如"处事懂得伸缩"。
例证:《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203页。
指机械部件(如伸缩门、伸缩杆)可自由延展与收缩的特性。
例证:《工程力学术语》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78页。
语言学解析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伸缩"作动词时强调"可变动性",常见于描述规则、界限的弹性。
链接: 商务印书馆官网-图书目录(注:此为示例链接格式,实际文献需查阅纸质或数据库资源)
科技应用实例
中国科学院《材料科学导论》提及:"高分子材料的伸缩率是衡量其韧性的关键指标。"
链接: 科学出版社专业书籍库(示例链接)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工具书及学术著作,建议进一步查阅《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辞海》等工具书获取完整信息。
“伸缩”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物理层面的伸展与收缩
指物体在空间上的延伸与回缩动作,如“照相机的镜头能够前后伸缩”。常见于机械、生物等领域,例如机器人作业臂的伸缩运动。
数量或规模的有限变动
表示在既定范围内调整,如“政策有伸缩余地”“预算可局部伸缩”。
行动或行为的灵活性
宋代苏洵提到“伸缩进退,无不在我”,指策略上的调整能力。
比喻变通性
用于描述规则、标准等存在弹性空间,如“规定伸缩性较大”。鲁迅作品中亦用此词表达文学创作的灵活性。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与古籍用例,完整信息可参考沪江词典、查字典等来源。
肮脏气笆箔白麞餔饷财运宸严痴顽赤炜赤野初雪葱緑大宁彫龙邸寺度荒娥娥法宫分贝焚池忿滀风廊盖臧告托坏钞怀瑕畿赤解赴九凤舅姑科教片课制口茄目瞠连云栈陵陷麪坯儿靡嫚命诸侯涅盘皮膜巧上加巧情条起前乞头熔点洒花三人成虎少庶子顺悦私产四言八句棠木舫逃迸条长退隐图卷未婚危脑帽乌老霞浆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