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窃统的意思、窃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窃统的解释

不正规的皇统。与“正统”相对。 清 魏禧 《正统论上》:“天下之偏统絶,虽乱贼固已正乎其为天子、有天下,则不得不归之窃统。” 清 鲁一同 《正统论》:“ 魏氏 曰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故正统有时而絶,而统无絶,於是有正统,有偏统,有窃统,三统明而天下之统不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窃统"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和批判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非法或不正当手段篡夺、僭越国家政权或统治正统地位的行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并附权威文献参考:


一、单字释义

  1. 窃(qiè)
    • 本义:偷盗,私下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 引申义:非法地、不正当地获取(权力、地位等)。

      来源:《说文解字》:"盗自中出曰窃。"

  2. 统(tǒng)
    • 本义:丝的头绪,引申为系统、纲纪。
    • 政治含义:指国家政权、统治体系或法统(统治的正统性)。

      来源:《汉书·贾谊传》:"制令行统,莫不壹禀于天子。"


二、复合词"窃统"的完整释义

窃统(qiè tǒng)

指以阴谋、武力等非正当方式篡夺国家统治权,僭越正统地位的行为。强调其非法性与道德否定性,多用于批判乱臣贼子或政权更迭中的不正当手段。

核心特征:


三、古籍文献例证

  1. 《后汉书·王莽传》

    "莽因汉衰,窃统天位,伪作符命,以惑众心。"

    (王莽趁汉朝衰微,篡夺皇位,伪造天命欺骗民众。)

    此处"窃统"直指王莽篡汉的非法性。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卷九十九,第4125页。

  2. 《资治通鉴·唐纪》(司马光)

    "安史窃统,四海沸腾,盖失其道也。"

    (安禄山、史思明篡夺政权,导致天下动荡,因其违背正道。)

    以"窃统"批判安史之乱的反叛性质。

    来源:中华书局《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第7093页。


四、现代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窃统:非法窃取统治权。

例句:"封建史家常以'窃统'斥责篡位者。"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8卷,第102页。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窃统:僭越正统,指用不正当手段夺取政权。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216页。


五、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可查证来源)

  1.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2.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或"国学大师"平台在线验证;现代词典可查阅纸质版或权威数据库如"知网工具书库"。)

网络扩展解释

“窃统”是一个历史与政治语境中的特殊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窃统”指通过非法或暴力手段夺取统治权,或指不被认可的政权合法性。该词由“窃”(偷盗、篡夺)和“统”(统治、政权)组成,强调统治权获取的非正当性。

二、历史背景与延伸解释

  1. 古代皇权语境
    在清代学者魏禧、鲁一同的论述中,“窃统”与“正统”“偏统”并列,指非正规的皇权继承体系。例如,当正统断绝时,即使篡位者实际掌控天下,其政权仍被视为“窃统”()。

  2. 现代引申义
    可泛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力或地位的行为,例如政变、篡权等,常用于分析历史事件或政治现象()。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概念辨析

概念 特点 与“窃统”关系
正统 合法继承的统治体系 直接对立
偏统 部分合法的地方政权 与窃统同为非正统分支

提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倾向。如需深入探讨历史案例,可参考《正统论》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将封侯,拜相封侯百原不矜长白山长兼朝柄超俗绝世传拓吹竹弹丝楚镇大寳蹈舞大要登对典簿动议遁舍敦引放火烧身各色各样寡人含铃子寒月好头黄肠题凑换羣鹅交汇絜白噤颐眷慕看出棱缝良策凌牀镂脂翦楮鸾音冥雠年年岁岁萍踪浪迹挈瓶之智琼圃气望绮注全军覆没雀目鼠步升常升任淘战挑鬓头挑精拣肥推襟送抱罔罝危亭微微未详卧轨物鬼先配笑睃销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