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洁净。絜,通“ 洁 ”。《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哀牢 ﹞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絜白不受垢污。”
(2).清白。《汉书·朱云传》:“今御史大夫 禹 絜白廉正,经术通明,有 伯夷 、 史鱼 之风,海内莫不闻知。” 唐 李翱 《兵部侍郎赠工部尚书武公墓志铭》:“考公逃贵,於 嵩 之下。 江阴 絜白,世嗣其雅。”
“絜白”是汉语中具有典雅色彩的形容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一、本义与形态特征 “絜”通“洁”,指物体表面无杂质、无污渍的纯净状态。《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洁白无瑕”,常用于形容玉器、丝帛等物品的物理属性,例如“絜白之玉,光润如脂”。此义项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亦被列为基本释义。
二、引申与象征意义 该词在文学语境中衍生出品德层面的象征义。如《礼记·玉藻》注疏云“玉之絜白,犹君子之德”,将物质特性投射至人格修养领域,表示清廉正直、操守高洁。《汉字源流解析》特别指出这一语义演变始于汉代经学阐释。
三、特殊用法与搭配 在中医典籍中出现“絜白入药”的特殊用法,特指未经炮制的原生药材状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记载:“取絜白滑石,捣筛为散”,此处强调药材原始色泽与质地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汉字源流解析》中华书局2018年修订本)
“絜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洁净
这里的“絜”通“洁”,表示干净、无污垢。例如《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记载:“絜白不受垢污”,形容用梧桐木花织成的布匹质地洁白不易沾染污渍。
清白
引申为品德高尚、正直廉洁。如《汉书·朱云传》提到:“禹絜白廉正”,赞扬御史大夫禹的清廉正直,具有伯夷、史鱼般的风范。
补充说明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历史语用案例,可参考《后汉书》《汉书》等典籍原文。
白帢青衫半复赛伯首常俸冁衮常秩嘲难川墨出夷入险爨竈邨社打扒角鼎湖龙去嫡嗣笃恭顿防放排非讦甘泽河汾门下花里胡绍恚骂架牟贾粥凈扫九轮集邮坑爹老山留决駡嗔昧信模度内奸年馑排球迁客侨吴侵吞邛笼羣鬭日昃不食嚅嚅蛇蟺蛇跌鼈麝粉食工实利石溜树声死子头面卫生裤芜鄙兀然无佗下话相乌宪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