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洁净。絜,通“ 洁 ”。《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哀牢 ﹞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絜白不受垢污。”
(2).清白。《汉书·朱云传》:“今御史大夫 禹 絜白廉正,经术通明,有 伯夷 、 史鱼 之风,海内莫不闻知。” 唐 李翱 《兵部侍郎赠工部尚书武公墓志铭》:“考公逃贵,於 嵩 之下。 江阴 絜白,世嗣其雅。”
“絜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洁净
这里的“絜”通“洁”,表示干净、无污垢。例如《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记载:“絜白不受垢污”,形容用梧桐木花织成的布匹质地洁白不易沾染污渍。
清白
引申为品德高尚、正直廉洁。如《汉书·朱云传》提到:“禹絜白廉正”,赞扬御史大夫禹的清廉正直,具有伯夷、史鱼般的风范。
补充说明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历史语用案例,可参考《后汉书》《汉书》等典籍原文。
絜白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纯洁无暇,非常洁白美好。形容事物白得非常明净,没有一点杂质。
絜白的部首是糸(系带),总共有11个笔画。
絜白是一个古代词语,最早出现在《尚书》中,后来也在其他古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
絜白的繁体字为絜白,与简体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絜白的写法有一些变化。在古代拼音中,有时会将絜表示为“傑”,而白则保持不变,写作“白”。
1. 这片山水如此绝美,湖水清澈透明,白得绝对绝尘。
2. 她的笑容宛如春雪般纯洁无暇,真是一位絜白的美人。
1. 絜白无瑕:形容事物的美好无比,没有任何瑕疵。
2. 絜白如雪:比喻事物洁白得如同纯净的雪。
洁白、纯净、无暇、无瑕、雪白。
脏污、灰暗、杂乱、有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