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仇人。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邵尧夫 居 洛 四十年,安平乐道,自云未尝皱眉,故诗云:‘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明 范受益 《寻亲记·告借》:“平生莫作亏心事,世人应无切齿人。”
“切齿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切齿人”指代仇人或极度憎恨的对象,强调因愤恨而咬牙切齿的情感状态。该词由“切齿”(形容愤怒时牙齿紧咬的动作)和“人”组合而成,生动刻画了对他人的强烈敌意。
词语起源与文献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逸文》,记载邵雍(字尧夫)的诗句:“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代戏曲《寻亲记》中也有类似表达:“平生莫作亏心事,世人应无切齿人。”。
使用场景
该词以形象的动作(切齿)表达深刻仇恨,兼具文学性与道德警示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能改斋漫录》《寻亲记》等文献来源。
《切齿人》是一个成语,意思指愤怒到了极点,以至于咬牙切齿的人或事物。通常用来形容对令人极为憎恶或愤怒的人或行为的强烈不满。
《切齿人》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切和齿。其中,“切”是一个独体字,基本意思为用力将物体分开。它的笔画数为4。而“齿”也是一个独体字,意思为牙齿,它的笔画数为8。
《切齿人》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一部名叫《汉书》的史书。其中有一段记载了刘邦(汉高祖)灭秦之后,赵高被捕并处以极刑的故事。刘邦十分愤怒,握紧拳头,咬紧牙齿,以示愤恨之情。人们根据这一情景,形成了“切齿人”的成语,用以形容极度愤怒的行为。
《切齿人》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为「切齒人」。
古时候汉字对于《切齿人》这个成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由字形部首及用于区分声调的符号组成。具体的古时候写法需参考古代文献和碑刻等资料。
1. 听到他的名字,她浑身发抖,眼中闪过切齿的仇恨。
2. 当我看到那个背叛我的人时,我几乎成了一个切齿人。
切齿咒、切齿痛恨、切齿千秋、切齿腐恶。
愤怒不已、勃然大怒、怒不可遏。
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心如止水。
爆仓常语谌挚宠狎触藩羝纯至脆而不坚大房挡死牌蹈刃断鴈二蚀風景不殊改悔高仙官章挂帻贵真害硶寒雁喉镜慌慌缋事尖锐检照家破人亡价直机灌急人眷惠科斧刻时来势汹汹连营灵应厘运騄骏满话莫斯科南珠讷言敏行鸟乡疲蹇泼天哄齐暾全球羣衆影响辱井塞邦烧眉之急蛇甲石家园庶慎送竈吐曜乌蚁相国小丑跳梁销洗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