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颓废放荡。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宗臣》:“ 李舒章 曰: 子相 ( 宗子相 )天资明佚,好自頽宕,其得意处,仅得 太白 之粗者。”
“颓宕”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为tuí dàng,意为“颓废放荡”,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行为方式失去约束、消极放纵。部分资料也提到可引申为“气势衰退、疲惫不振”,但这一用法较为少见。
该词可见于古籍及文学评论,例如明代陈田的《明诗纪事》中引用李舒章对宗臣(字子相)的评价:“天资明佚,好自颓宕,其得意处,仅得太白之粗者。” 此处形容宗臣性格放纵不羁,与李白的豪放风格有相似之处。
多用于文学或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日常口语中较少出现。例如:“他年少时颓宕不羁,晚年却归于平淡。”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词典类来源(如、5)或古籍解析(如、6)。
颓宕(tuí dàng)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的破败、不稳定、颓废的状态。此词拆分为“页”和“宀”,“页”本义是指书的页面,“宀”是“宇”的简化形,表示房屋或屋顶。所以颓宕的字形可以理解为房屋破旧不堪。
颓宕的笔画数是11画,其中“页”占4画,“宀”占7画。
颓宕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模糊,可能是由古代语言形成的词汇演变而来。
在繁体字中,颓宕的写法为顛崢。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颓宕的字形可能是“畏”和“山”的结合,意为畏缩不前的状态。
例句:
1. 那座废弃的庄园看起来颓宕而荒凉。
2. 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侵蚀,这座古老的城市变得一片颓宕。
组词:
颓丧、颓败、颓废、颓靡。
近义词:
破败、倒塌、衰败。
反义词:
稳定、兴旺、繁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