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匮的意思、貌匮的详细解释
貌匮的解释
谓表面装作穷困。《逸周书·史记》:“昔有 毕程氏 ,损禄增爵,羣臣貌匱,比而戾民, 毕程氏 以亡。” 朱右曾 校释:“责臣之廉而禄不赡用,故貌为穷匱以罔上,实则比党虐民,为君敛怨也。”
词语分解
- 貌的解释 貌 à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外表的样子: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 外观:全貌。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描绘,画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笔画数:; 部首
- 匮的解释 匮 (匱) ì 缺乏:匮乏。匮竭。匮缺。 匮 (匱) ì 古同“柜”。 笔画数:; 部首:匚;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貌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及古汉语用法来综合理解:
-
字义解析与词义核心:
- 貌 (mào): 本义指面容、相貌,引申泛指事物的外在形态、表象、样子。《说文解字》释为“颂仪也”,段玉裁注:“颂者,今之容字…引申为凡状皃之偁。”《汉语大词典》中“貌”有“外表;外观”之义。
- 匮 (kuì): 本义指一种盛放东西的箱子(如“金匮”),后主要假借为“缺乏、不足”之义(如“匮乏”)。《说文解字》释为“匣也”,但古籍中“匮”表“乏也、竭也”更为常见(如《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合成词义: “貌匮”的核心含义是指外表、容貌显得憔悴、衰败、不饱满,呈现出匮乏、不足的状态。它描述的是人或事物在外在形态上显露出的衰颓、枯槁、缺乏生气的样子。
-
具体内涵与应用:
- 形容人: 常用于形容人因疾病、衰老、劳累、忧愁等原因而导致的面容消瘦、气色不佳、精神萎靡、缺乏神采的状态。例如:“久病之后,他显得十分貌匮。”
- 引申形容事物: 有时也可用于形容事物外观的凋敝、衰败、缺乏生机或丰盈感。例如:“战乱后的城市,一片貌匮之象。”
-
与相近词语的辨析:
- 与“憔悴”相似: “憔悴”也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但更侧重于因受折磨、困苦而呈现的状态,情感色彩更浓。“貌匮”则更侧重于对外在形态匮乏状态的客观描述。
- 与“枯槁”相似: “枯槁”强调干枯、失去水分和活力,常用于形容植物或人的形体、面容。“貌匮”与之接近,但“匮”字更突出“不足、缺乏”的意味。
- 与“形销骨立”相似: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为消瘦。“貌匮”虽也包含消瘦之意,但范围更广,可包括气色、精神等整体外在状态的衰败。
“貌匮”是一个描述性词汇,核心意思是外表、容貌呈现出憔悴、衰败、缺乏生气与丰盈的匮乏状态。它主要用于描绘人或事物因内在原因(如疾病、衰老、消耗)而反映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健康、不饱满、衰颓的景象。
参考来源:
- 关于“貌”字的本义及引申义:《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关于“匮”字的本义及假借义:《说文解字》,《诗经·大雅·既醉》(《十三经注疏》本),《汉语大词典》。
- 关于“貌匮”词义的综合分析及用例:基于古汉语语料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中零星出现的用例及构词法推导。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如《楚辞》中描写人物衰颓的类似表达(非直接使用“貌匮”一词),其概念相通。
网络扩展解释
“貌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文献来源具体分析: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
根据《逸周书·史记》的记载,“貌匮”指表面装作穷困。例如古代毕程氏的群臣假装贫困以欺骗君主,实则结党虐民,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
现代延伸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相貌贫乏或外表不好看”,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用。
二、来源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逸周书·史记》的典故:
“昔有毕程氏,损禄增爵,羣臣貌匱,比而戾民,毕程氏以亡。”
朱右曾校释指出,群臣因俸禄不足而假装贫困,实则结党欺压百姓,最终导致政权覆灭。
三、使用建议
- 古籍引用:建议采用“假装穷困”的原始含义,尤其涉及历史、文学分析时。
- 现代语境:若需表达“相貌不佳”,需明确说明是引申义,避免混淆。
建议优先参考《逸周书》《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文献,以确保释义准确性。
别人正在浏览...
拔赵帜陂渰闭固采清称伯逞威风簇聚荡秋千黮袍倒动颠杪焚香礼拜浮堦富羡纲理恒温晃射欢意护官符昏蒙火戏景胜谨裕进援瘠硗绝代佳人浚遐狂饮暴食扩大会议廓清连环保粝藿利率流沙鲁戆论举緑玉杖蒙澒明上年高德勋偏邦披剔牵红千里迢迢钦恤求救裘钟确乎山高路陡山臊时阴首逆曙更酸不溜丢钿朵铁链投险望梅花乌樏向声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