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逋留的意思、逋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逋留的解釋

稽留,逗留。《三國志·魏志·王朗傳》:“ 孫權 欲遣子 登 入侍,不至。是時車駕徙 許昌 ,大興屯田,欲舉軍東征。 朗 上疏曰:‘……臣恐輿人未暢聖旨,當謂國家愠於 登 之逋留,是以為之興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逋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ū liú,屬于書面用語,主要含義為逗留、滞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因故停留某地未能及時離開,帶有“拖延、稽留”的意味。例如《三國志·魏志·王朗傳》中提到的“愠于登之逋留”,即表達因孫權之子孫登未能及時入朝而滞留的語境。

  2.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文體,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常與時間、地點搭配,如“逋留他鄉數載”,強調長期滞留的狀态。
  3. 相關延伸

    • “逋”字本身有“拖延、拖欠”之意(如“逋債”),因此“逋留”隱含被動或不得已的停留。
    • 近義詞包括:稽留、淹留、逗留;反義詞可為:啟程、動身。
  4. 權威來源佐證
    漢典、《三國志》注疏等均明确其釋義為“稽留,逗留”,可見該詞釋義穩定,無歧義。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重編國語辭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留

逋留(bū li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逋”和“留”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和筆畫

“逋”字的部首是“辶”,總筆畫數為11,它表示逃避、逸散的意思;“留”字的部首是“田”,總筆畫數為9,它表示保留、停留的意思。

來源

“逋留”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本古代典籍中,用來形容人逃避追捕、逗留延短的行為。

繁體

“逋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逋留」。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發展和演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古代寫法的詳細資料在這裡限制了給出,所以無法提供。

例句

1. 他因為逋留在外,錯過了重要的會議。

2. 小明沉迷于遊戲中,逋留在家裡不願出門。

3. 她深愛着他,即使是在困境中也不會逋留。

組詞

逃離、遷徙、滞留、逃避、逸散、徘徊

近義詞

滞留、停留、逗留、逗遛

反義詞

離開、遷走、離去、逃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