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滥好人的意思、滥好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滥好人的解释

待人一团和气,不讲是非原则,只求与世无争的人。 明 李贽 《史纲评要·汉纪·成帝》:“天下不败于 武 而败于 元 ,故知滥好人之祸。” 郭沫若 《集外·序<盐铁论读本>》:“他是一位有名的乡愿,不说话,不得罪人的滥好人。” 茅盾 《腐蚀·一月五日》:“一个糊里糊涂的滥好人,喜欢凑一下热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滥好人”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汇,通常指那些过度迁就他人、缺乏原则和界限的“老好人”。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滥好人”指表面上看似善良宽容,但实际不讲是非原则,对他人有求必应,甚至盲目迁就的人。这类人常以“帮助他人”为名,却因过度介入他人事务或牺牲自我利益,反而带来负面后果。

二、主要特征

  1. 无原则妥协:为维持表面和谐,忽视是非对错,甚至纵容不合理要求(如对错误行为选择宽容)。
  2. 过度干涉他人:可能以“关心”为名过度介入他人私事,实则缺乏有效帮助。
  3. 自我牺牲倾向:过度满足他人需求而忽视自身权益,易被利用或欺骗。

三、心理动机与社会影响

四、与“真正好人”的区别

真正的好人帮助他人时有原则、有界限,而滥好人则表现为:

五、正确做法建议

  1. 建立清晰的个人边界
  2. 学会区分“合理帮助”与“过度介入”
  3. 在维护人际关系的同时坚守原则

典故参考: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李贽《史纲评要》,文中以“滥好人之祸”警示无原则迁就的危害。

网络扩展解释二

滥好人的意思

《滥好人》是一个比较贬义的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善良而不真正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这种人通常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善良、仁慈的形象,却缺乏真正的行动和付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滥好人》的部首是水(氵)和口(口),分别位于字的左边和上方。它的总笔画数是13画。

来源和繁体

《滥好人》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现代汉语中的口语用法。它的繁体字是「濫好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将《滥好人》写作「濫好人」。这个词在古代有着类似的含义,用来描述那些虚伪伪善、只追求表面形象而不注重实质内涵的人。

例句

1. 他总是对别人一副热情友善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只是个滥好人,从不为他人着想。

2. 她表面上看起来很善良,但大家都知道她只是一个滥好人,只是为了展示自己而做好事。

组词

1. 滥好人行为

2. 滥好人心态

3. 滥好人做作

近义词

1. 虚伪

2. 假仁假义

3. 装模作样

反义词

1. 真心诚意

2. 用心良苦

3. *********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