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服的意思、大服的详细解释
大服的解释
(1).十分信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杀 舟之侨 以徇于国,民于是大服。”《史记·荆燕世家》:“ 吕产 王也,诸大臣未大服。” 宋 苏轼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惟能於扰扰急迫之中,行宽大闲暇久长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测而大服也。”
(2).谓帝王、王后死后国人为之持服。《汉书·王莽传下》:“闰月丙辰,大赦天下,天下大服民私6*服在詔书前亦释除。”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莽 妻本以此岁死,天下大服也。私6*服,自丧其亲。皆除之。”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时间更远:大前年。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卿”之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吃(药):内服。 乘,用:服牛乘(唍 )马。 姓。 服 ù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服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大服”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十分信服
指对某事物或人物极度认可、心服口服。
-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杀舟之侨以徇于国,民于是大服。”
- 例句:宋代苏轼在《上韩魏公论场务书》中写道:“此天下所以不测而大服也。”
-
帝王、王后去世后的国丧仪式
指君主或王后逝世后,全国民众为其服丧。
-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记载:“天下大服民私服在诏书前亦释除。”
- 延伸:张晏注解释为“莽妻本以此岁死,天下大服”,表明仪式涉及全民参与。
二、其他解释争议
部分资料(如)提到“大服”作为成语,指“穿着华丽庄重的礼服”或“举止庄严”,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传,需谨慎使用。
三、用法与语境
- 古典文献:多用于描述政治权威或道德典范的服众效果,如《史记·荆燕世家》提到“诸大臣未大服”。
- 诗词引用:陆游、苏轼等诗人曾用“大服”表达对功绩或人物的钦佩,如“及今始大服,咨嗟到儿童”。
四、近义词与对比
- 近义词:心悦诚服、五体投地(仅限“信服”义项)。
- 反义词:不服、质疑。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判断词义,若需深入考据,可参考《左传》《汉书》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大服(dà fú)是指在中国古代,皇帝或高级官员去世时,亲属及官员所穿戴的一种特殊服饰。它代表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大服》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大字的部首是大,服字的部首是月。大字共有三个笔画,而服字共有五个笔画。
来源:
大服这个词最早源自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在古代,皇帝或高级官员去世时,亲属及官员会穿戴特殊的服饰,以示哀悼和对逝者的尊重。因此,大服一词就产生了并延续至今。
繁体:
《大服》这个词的繁体字是「大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大服」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仅仅有一些细微的笔画差异。
例句:
1. 皇帝去世后,宫廷中的人们都穿上了庄重的大服。
2. 她穿着丧服,头戴大服,向亡父致哀。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组词:大礼服、大衣服、大红袍。
近义词:哀礼、丧服、悲服。
反义词:祝贺、庆祝、喜庆。
希望这些回答能够帮到你!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