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迺的意思、况迺的详细解释
况迺的解释
见“ 况乃 ”。
词语分解
- 况的解释 况 à 情形:情况。状况。近况。况味(境况和情味,如“他的处境不好,况况难言”)。 比方:比况。每况愈下。 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况且。何况。 姓。 古同“贶”,赐予。 笔画数:; 部首:冫; 笔
- 迺的解释 迺 ǎ 同“乃”。 姓。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况迺”是一个古代汉语连词,主要用于文言文中,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何况”、“况且”。其核心含义在于引出比前文所述情况更进一步的理由或事实,以加强论证或说明。
详细释义与用法:
-
表示递进,强调程度加深或范围扩大:
- 这是“况迺”最核心的用法。它连接两个分句,后一分句在重要性、严重性、可能性等方面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从而强化结论或情感表达。
- 例: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迺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后句“大国”比前句“布衣”范围更大、情况更复杂,强调更不应该欺骗)。
- 例: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况迺万方之事,何得端坐而理?”(强调治理国家比个人耕作纺织责任更重大,更不可懈怠)。
-
表示追加理由,加强论证:
- 在陈述一个观点或事实后,用“况迺”引出另一个相关的、支持性的或更强有力的理由,使论证更加充分。
- 例: “今将军尚不得夜行,况迺故人乎?”(《史记·李将军列传》)—— 现在将军(指现任的)尚且不能在夜间行走(指违反宵禁),何况是(我这个)旧交呢? (后句“故人”身份比“将军”低,更不可能被允许,追加理由说明自己更不该违反)。
-
常带有反问语气:
- 使用“况迺”的句子常常是反问句,通过反问来强调后句所述情况的必然性或不容置疑性,使递进关系更显强烈。
- 例: “亲尚不可欺,况迺疏者乎?”—— 亲近的人尚且不可欺骗,何况是关系疏远的人呢?(反问强调欺骗疏远者更不应该)。
词源与构成:
- 况: 本义有“更加”、“益发”的意思,引申为表示比较、递进的连词“何况”。
- 迺: 是“乃”的异体字或古写。“乃”有“于是”、“就是”、“竟然”等义,在此处主要起连接作用,与“况”结合构成复合连词。“况迺”也可写作“况乃”,两者意义和用法相同。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对“况迺”有明确收录和释义,指出其等同于“况乃”,意为“何况;况且”,并引用了《史记》、《汉书》等古籍中的例证。这是研究古汉语词汇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 该词典专门收录解释古代汉语虚词,对“况迺”(或“况乃”)作为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有详细分析,包括其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及典型用例。来源:《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 王引之《经传释词》: 清代学者王引之的这部著作是研究古代汉语虚词的经典之作。虽然其编排方式与现代词典不同,但对包括“况”及其相关组合(如“况于”、“况乎”)在内的虚词用法有精辟的训释和丰富的书证,是理解“况迺”这类词的重要学术依据。来源:王引之《经传释词》,中华书局有整理出版本。
- 古籍用例: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夫以一赵尚易燕,况迺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 (用“况迺”引出更强有力的条件)。
- 《汉书·杨恽传》: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杨恽《报孙会宗书》中虽未直接出现“况迺”,但类似书信体常用此类递进连词表达复杂逻辑关系,是理解其语境的背景)。
-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况迺未休兵,关山阻且深。” (此处“况迺”引出战争未息、关山阻隔的更大困难,强化了相思与担忧之情)。
“况迺”是一个典型的文言递进连词,用于强调后句所述情况比前句更甚一层,常带反问语气以加强力量。其释义和用法在《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等权威辞书及《史记》、《汉书》等经典古籍中均有明确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况迺”是“况乃”的异体写法,二者含义相同,主要出现在古代汉语中,现代已较少使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表示递进关系
相当于“何况”“况且”,用于强调后文所述情况比前文更甚。
- 例:曹丕《与吴质书》中“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三年未见,古人尚叹久别,何况超过这个时间)。
-
表示比喻或相似
有“恍若”“好像”之意,用于描绘某种情境或状态。
- 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遍览海滨已疲倦,恍若置身荒远之地)。
二、用法说明
- 古文语境:多见于诗词、书信,如杜甫《江边星月》“况乃露华凝”,王安石诗“况乃星与月”均表递进。
- 字形差异:“况迺”与“况乃”为异体字,因古代用字习惯不同而衍生,实际含义无区别。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况乃/迺”已被“何况”“况且”替代,仅出现在古籍或仿古文体中。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把钓薄奠宝铉鞁马别派不复堪命秤杆吃菜事魔春肥除邪惩恶祠谒寸食到盆钱嫡系抖空竹法挥凡器風漪扶芳副服革除宫池贵强黄花女隳靡翦抑绩纺金屈巵金神瘠人肥己九御稽限据义履方开场白考讯狼嚎鬼叫列屋琳玙旅舘蓬婆迁邑敲锣放砲虬曲曲恩曲谱鋭笔商肆赏赞食不充肠竦息填篆通灵草铜砖誷冒危峤韦应物五指山贤令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