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臘的意思、乾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臘的解釋

1.幹肉。

2.猶枯竭。 黃遠庸 《大勢》之二:“若能統一國庫,實行整理 中國銀行 ,則金融與財政交相為用,則内閣或不緻以窮而乾臘以死矣。”

||

1.幹肉。《金史·世宗紀下》:“ 遼 主聞民間乏食,謂何不食乾臘,蓋幼失師保之訓,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間疾苦也。”

2.指屍體幹枯不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朅盤陀國》:“其王壽終,葬在此城東南百餘裡大山巖石室中,其屍乾臘,今猶不壞,狀羸瘠,人儼然如睡。”

3.指幹梅。《初學記》卷二八:“《山海經》:‘ 雲山 之上,其實乾臘。’ 郭璞 注:‘臘,乾梅也。’”按,今本《山海經》無此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乾臘”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幹肉
    指經過風幹或曬制的肉類食品,常用于古代食物儲存。例如《金史·世宗紀下》記載遼主因缺乏民生常識,反問百姓為何不食“乾臘”,反映其脫離民間疾苦。

  2. 屍體幹枯不壞
    描述屍體因特殊環境(如幹燥岩洞)自然脫水形成的幹屍現象。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提到朅盤陀國國王的遺體“乾臘不壞,狀如羸瘠”即為此意。

  3. 幹梅
    特指曬幹的梅子。《山海經》郭璞注中提及“雲山之上,其實乾臘”,此處“臘”即指幹梅。


二、引申與特殊用法


三、讀音與結構


四、文獻參考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金史》《大唐西域記》《山海經》等原始文獻,或通過漢典、單詞乎等工具書獲取詳細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乾臘

乾臘(gān là)是一個描述時間的詞語,表示農曆十一月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乾(gān)字由“天”和“幹”組成,部首是“乙”,總共有四畫。

臘(là)字由“月”和“昔”組成,部首是“肉”,總共有八畫。

來源

乾臘由于《詩經》中的“臘肉”,以及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乾臘回首望京師,路行欲趨先機。”

繁體

乾臘的繁體形式為「乾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乾臘的寫法是「乾臘」。

例句

1. 今年的乾臘是十一月。

2. 這個村莊的農民在乾臘季節忙着收割莊稼。

組詞

乾燥、乾旱、臘八、臘肉。

近義詞

十一月。

反義詞

臘月、春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