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钳髠的意思、钳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钳髠的解释

钳和髠。古代束颈、剃发之刑。 宋 范成大 《读史》诗:“朝市有机穽,冠裳或钳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钳髠”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复合词,由“钳”和“髠”两种古代刑罚名称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指代古代的肉刑制度。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钳(qián)

    指用铁圈束颈的刑罚,属于古代“五刑”之一。

    来源:《说文解字》释“钳”为“以铁有所劫束也”,《汉书·刑法志》记载“钳为刑具,以铁束颈”。

    功能:兼具羞辱与限制自由的作用,多用于惩治轻罪。

  2. 髠(kūn)

    指剃去头发的刑罚,亦属肉刑。

    来源:《周礼·秋官》注“髠者,剃发也”,《晋书·刑法志》载“髠刑以代墨”。

    象征意义:古人视发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即是对尊严的践踏。

  3. 复合义“钳髠”

    泛指同时施加“钳刑”与“髠刑”的惩罚,或代指肉刑体系。

    例证:东汉王充《论衡·四讳》提及“钳髠之罚”,反映秦汉时期刑罚的残酷性。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三、文化与社会影响

  1. 等级性:刑罚多针对庶民或奴隶,贵族可“以金赎刑”(《周礼·秋官·司厉》)。
  2. 伦理批判:儒家主张“德主刑辅”,如《论语·为政》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反对滥用肉刑。
  3. 法制意义:反映古代“以刑止刑”思想,但实际加剧社会矛盾(《盐铁论·刑德》)。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古代典籍
    • 《汉书·刑法志》(班固)
    • 《历代刑法考》(沈家本,中华书局)
  2. 现代研究
    • 《中国刑罚史》(周密,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国古代法制研究》(张晋藩,法律出版社)

说明

因“钳髠”属生僻古语,现代词典收录较少,释义需综合历史文献及法制史研究。本文未提供直接链接,因权威学术资源(如中华古籍库、知网)需机构权限访问,建议通过图书馆查阅纸质文献或合法数据库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钳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两种刑罚的结合,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分解

  1. 钳(qián):
    指古代用金属夹具(如铁圈)束颈的刑罚。这种刑具称为“钳”,用于限制犯人行动,常见于秦汉时期。

  2. 髠(kūn):
    指剃去头发的刑罚,属于古代“五刑”之一,带有羞辱性质,常用于较轻的罪行。

二、整体含义

“钳髠”即同时施加“束颈”和“剃发”两种刑罚,是古代对犯人的复合惩罚方式。例如宋代范成大《读史》诗中提到:“朝市有机穽,冠裳或钳髠”,反映了当时士人因触犯权贵可能遭受此类刑罚。

三、历史背景

四、相关延伸

与“钳髠”类似的复合刑还有“钳釱”(束颈戴脚镣)、“钳扭”(束颈缚手)等。这类刑罚不仅针对肉体,更通过公开羞辱达到震慑效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罚体系,可参考《历代刑法考》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言诗碑帖秕谷彼时蔽鄣不管不顾蚕鳬赤茀抽替雠战楮条爨下焦担鼓登留定时钟梵本繁芜飞念凫氏光量观眺鸿翔鸾起虎斗龙争笏囊混羼拒斥决隙沮诎空簿劳疚联展丽川留传龙祠毛类毛桃面面俱到麋田泥牛入海泥滓女店主乞寒讫了寝寝乞恕求正山薮生次舌苔师帅送日随属繐帐桃波讬贸土政策外祀相者仙卫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