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工尺的意思、工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工尺的解释

[not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scale] 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也是乐谱上各个记音符号的总称。符号各个时代不同,现在通用的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

详细解释

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也是乐谱上各个记音符号的总称。符号各个时代不同,通用的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工尺是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记谱体系,其含义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工尺谱是以“工、尺”等特定汉字记录音高的记谱形式,属音位谱体系。《中国音乐辞典》载其核心谱字为“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对应固定音高(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二、历史沿革 据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证,工尺谱雏形见于唐代燕乐半字谱,宋代形成完整体系,明清时期广泛应用于戏曲、器乐领域(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三、谱字构成 《辞海》(第七版)解析其谱字包含三组音列:

  1. 基本音列:合(低音sol)、四(la)、一(si)、上(do)、尺(re)
  2. 扩展音列:工(mi)、凡(fa)、六(sol)
  3. 变化音:五(升fa)、乙(升do)(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

四、应用特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概论》指出,工尺谱在实际演奏中存在三大特征:

  1. 音高相对性(可随乐器定调改变)
  2. 节奏提示符号(通过板眼记号标注)
  3. 演奏技法标记(包含特殊装饰音符号)(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五、现代价值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乐谱整理与研究”确认,现存的5.2万册工尺谱文献覆盖昆曲、古琴、西安鼓乐等28个非遗项目,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形态的重要实证材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1)。

网络扩展解释

“工尺”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核心记谱符号系统,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工尺是古代乐律的调律方法,也是传统音乐记谱符号的总称,主要用于标注音高和演奏方法。在戏曲、器乐等民族音乐中广泛应用,相当于西方五线谱的功能。

二、符号系统

  1. 基础音阶符号: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对应简谱的5、6、7、1、2、3、4、5、6、7(高音)。
  2. 特殊发音:其中“尺”字在此语境中读作chě,对应简谱的“2”音。

三、应用与演变

四、延伸含义

在文学中,“工尺”可引申为处理事务的规范或步骤,体现传统音乐与文化的深度关联。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工尺谱的转调规则或实际谱例,可参考《中国民族音乐概论》等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隘险保固倍僪本家屏营鼻青脸肿钵帒糙漆长蔬宸虑齿迹虫流出奏瓷甖呆答孩戴帽饧电铲二车烦拏风派蚝蛎欢度讲辨绛引幡剪刻角回齎嗟锦帏近习津泽酒殽鞠治刊成板看官连仍廉折料吏胪人满大忙忙碌碌弄丑峭刑寝疾鞧韀荣泉沙笼摄影师石芒实致死牢随声趋和蹋顿殄除天风拖泥带水齆鼻头武元小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