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课的意思、逋课的详细解释
逋课的解释
(1).欠交的赋税。《明史·食货志四》:“且请於每年正课外,带徵逋课。”《清史稿·世祖纪二》:“壬子,免 山东 十一年以前灶丁逋课。”
(2).指拖欠赋税。 清 陆继辂 《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某生﹞逋课积年,粮胥虽屡受杖,相戒不以闻。”
词语分解
- 逋的解释 逋 ū 逃亡:逋逃。逋迁。逋荡。 拖欠:逋负。逋租。逋债。 拖延:逋留(逗留)。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课的解释 课 (課) è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 教学的科目: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课徒。课读。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课。完粮交课。 使
网络扩展解释
“逋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名词用法:指欠交的赋税。例如《明史·食货志四》提到“带徵逋课”,即额外征收往年未缴的税款。
- 动词用法:指拖欠赋税的行为。如清代陆继辂记载某生“逋课积年”,即长期拖欠税款。
二、词源与构成
- “逋”本义为逃亡(如“逋逃”),引申为拖延、拖欠(如“逋租”“逋债”),体现逃避责任的含义。
- “课”指赋税或征收赋税,组合后“逋课”特指与赋税相关的拖欠行为或未缴税款。
三、文献用例
- 《清史稿》记载免除山东灶丁“逋课”,反映古代政府对欠税的减免政策。
- 该词多用于官方文书或史书,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或古籍阅读场景。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原文或拓展古代税收制度,可参考《明史》《清史稿》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逋课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逃课或缺课。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词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逋(逃的义符号):辶+甫,共9笔。
- 课(讠+果):共10笔。
来源:
逋课的来源比较简单,是由词语"逃"和"课"组合而成的。"逃"表示离开或逃避,"课"则表示课程。
繁体字:
逋课在繁体字中并没有特定的写法,一般仍然使用简化字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逋课的写法与现代汉字一致,并没有差别。
例句:
1. 他常常逋课去玩游戏。
2. 昨天我逋课去看电影了。
组词:
逋课常常与其他词汇组合使用,例如:逋课狂、逋课懒、逋课族。
近义词:
与逋课相近的词汇包括旷课、逃学。
反义词:
与逋课相反的词汇是按时上课或者遵守课程表。
别人正在浏览...
白首一节巴览子暴彊包元砭剂倡技産马车宫丑诬创业垂殆除目出人意外聪朗撮把戏弹丸黑志电瞛颠没讹作副研古烈还是阖家经据集腋为裘枯暴溜急礼义癃蹇隆率龙性卤钝贸贩眉头一展,计上心来麋灼泥龟泥坑宁泰驽蹄偏修伽那亲郊拳铳确荦日以为常赏罚谥寳时晷瞬忽桃华讨理天倪外刑王诛文字禅无往不利闲接小错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