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倪的意思、天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倪的解释

(1).自然的分际。《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 郭象 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远人跡而独立,擥天倪而为儔。” 唐 王维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 宋 王安石 《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诗:“关外寻君信马蹄,谩成诗句任天倪。”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竟能略似 坡公 。”

(2).犹天边。 唐 高适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遥见 林虑山 ,苍苍戛天倪。” 唐 岑参 《宿铁关西馆》诗:“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倪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词汇,本义指自然的分际、天然的界限,后引申为天道运行的规律或万物本然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本义与哲学内涵

  1. 自然的分际

    “天倪”一词首见于《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其中“倪”通“睨”,意为边际、界限。郭象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指万物在自然状态下本有的分际与差异,非人为强加。

  2. 天道运行的法则

    在道家思想中,“天倪”象征天道自然运行的规律。《庄子·寓言》云:“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成玄英疏释“天均”亦同“天倪”,强调宇宙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本然秩序。

二、经典文献中的引申义

  1. 认知的边界

    《荀子·劝学》以“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是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暗合天倪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法则为认知与实践的准则(参考《诸子集成·荀子集解》)。

  2. 处世的态度

    宋代林希逸《庄子口义》释“天倪”为“自然之端”,主张人应破除主观成见,以虚静之心顺应自然变化,达到“忘年忘义,振于无竟”的境界。

三、现代释义与启示

现代汉语词典继承古义,将“天倪”定义为:


参考文献

  1.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12年。
  2.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
  3.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网络扩展解释

“天倪”一词的含义可从哲学、文学及现代使用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自然的分际
    出自《庄子·齐物论》,指事物本然的分界或自然状态。庄子认为,万物本无差别,人类的“是非”之分源于主观执见,而“天倪”即超越人为判断的自然之道。

  2. 天边
    唐代诗词中常以“天倪”代指天际,如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中“苍苍戛天倪”,岑参《宿铁关西馆》中“火处宿天倪”,均形容遥远的天际。

二、哲学内涵

庄子提出“和之以天倪”,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消解人为对立,主张万物应回归本真状态,而非执着于主观区分。此概念与“齐物论”思想紧密相关,体现道家“无为”的哲学观。

三、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下,“天倪”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例如形容艺术创作需遵循自然之道(如王维诗句“吾固和天倪”),或借指才华超群之人(提及的神话引申义,但此用法较少见)。

提示:若需深入考证古典文献或扩展现代用例,可参考《庄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火暗礁险滩鼇波班本豹弢背水一战辩告冰洁采求场人处士横议楚王城大老子电影放映机放开脸皮风调分务改扮高抗功绪耇长谷量回絶降下煎和僭冒敬养卷曲揩痒勘剪可乘两腋风生马捕茅卜面谏麪塑明月入怀抹角转弯溺志迫击炮平厂青鞋秋登屈避讪骂蛇藨示唆顺情四载酸甜苦辣遂便桃花米讨流泝源透税退缩完卷无补于事屋盖吾僚弦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