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具的意思、不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具的解释

(1)

 

[inexhaustive]∶不一一详说(旧时书信结尾用词)

余容面叙,不具

(2)

 

[incomplete]∶散失不完备

旧籍散亡,典章不具

详细解释

(1).不齐备;不完备。《墨子·七患》:“此皆备不具之罪也。”《后汉书·祭祀志上》:“ 建武 元年已前,文书散亡,旧典不具。”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 质 家迎奉器皿不具。”

(2).书信末尾常用语,犹言不详备。 晋 王羲之 《万石帖》:“云当有旨信,迟望其至,僕劣劣,故遣不具,还具示 王羲之 。”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与安东诸军州书》:“寻当更使人续往,先此不具。”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视名实俱丧,为天下笑者何如者?书此。敬问起居。不具。”参见“ 不备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不具”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传统用法

  1. 书信结尾的套语
    指书信中不一一详述内容,常用于结尾表示简略。例如:“余容面叙,不具”(晋代王羲之书信)。这一用法在古籍中常见,如《晋书》提到“不具”作为书信结尾的委婉表达。

  2. 表示不齐备、不完备
    指事物或条件缺失、不完整。例如《墨子·七患》中“备不具之罪”,指因准备不充分而获罪。唐代陈子昂的《为建安王与安东诸军州书》也使用“不具”表示信息不详尽。


二、现代引申义

  1. 缺乏能力或条件
    多用于描述人物、事物缺乏某种特征或能力。例如:“原教旨主义者不具备多元化思维”(现代例句)。

  2. 委婉批评或讽刺
    可暗指某方面的不足或缺陷,如“章法不具”“典章不具”等表达。


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墨子》《晋书》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不具: 《不具》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作形容词,用于表示某种特定的缺乏或者不具备某种属性或能力的情况。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不具》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汉字是“不”,部首为“一”,总笔画数为4;第二个汉字是“具”,部首为“八”,总笔画数为8。 来源: 《不具》这个词的来源较为简单直接,是由汉语中的“不”和“具”两个词组合而成。 繁体: 繁体字形为「不具」,与简体字形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写作「不具」,其中第一个字的上半部分中间一笔横的位置稍高于现代汉字。 例句: 1. 他不具备做这个工作所需的技能。 2. 她的身体不具备参加运动会的条件。 组词: 不具备、不具名、无所不具、具备不全 近义词: 缺乏、欠缺、不具有 反义词: 具备、具有

别人正在浏览...

邦圻辫绳比伍参观者残刻吵秧子陈维崧黜奸悴贱旦角儿丹砂井电子显微镜繁丽蜚虻凤觜分朋引类浮屠肱髀关刀官计归嗣鬼头银诡言河女曲后唐皇封皇皇后帝槵子讲切諓諓謇烈僭赏急飕飕噱噱竷竷骊母林草铃医凛如霜雪密咏恬吟抹一鼻子灰牛胾弄色烹煎乾茨腊强作钤辖羣化软答剌颯颯神乎其技十倍擡盘贪位慕禄土户无强向者闲暇时间效益锡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