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密咏恬吟 ”。恬静地吟咏。 清 姜宸英 《<楝亭集>序》:“ 楝亭 诸咏五言今古体,出入 开 寳 之间,尤以 少陵 为滥觴,故密咏恬吟,旨趋愈出。”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
见“ 密咏恬吟 ”。
“密咏恬吟”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一种专注、宁静的文学创作或诵读状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恬静地吟咏”,强调在安静、专注的状态下细致品味诗文。其中:
深层内涵
该词不仅指表面的诵读行为,更强调通过反复体会,领悟诗文中“声韵之外的妙处”,类似于古代文论中“涵泳”的审美境界。
经典文献引用
诗词中的运用
清代诗人邓瑜、吴怡等曾将此词写入诗句,如“密咏恬吟浑不厌,云外尚留馀韵”,体现其对诗文反复玩味的创作态度。
该词多用于:
部分文献(如、)存在循环解释或简略表述,建议优先参考清代原典及权威解读。如需完整文献出处,可查阅《楝亭集》《说诗晬语》等原作。
《密咏恬吟》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以细密的诗歌方式吟咏安静、舒适的氛围。
《密咏恬吟》可以拆分成四个部首:“宀”、“口”、“心”、“口”,共有12个笔画。
《密咏恬吟》这个词源自明代文学家唐寅(1470年-1524年)的《离思集》一书中的一首诗,该诗以细腻、闲适的笔触描绘了宁静、快乐的境地。
《密咏恬吟》的繁体字是《密詠恬吟》。
在古时,《密咏恬吟》这个词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由于汉字的演变,特定字形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密咏恬吟》作为一个词,其含义和发音在古代和现代是相同的。
1. 在午后的阳光下,他沉浸在《密咏恬吟》的境界中,忘却了一切烦忧。
2. 这幅画将《密咏恬吟》的意境完美地展现出来,让人沉醉其中。
1. 密密麻麻:形容非常多,密集而且杂乱。
2. 吟唱:以吟咏的方式唱出。
3. 恬静:安静而宁静。
1. 温馨:温暖而舒适。
2. 安逸:舒适和放松。
3. 悠然:悠闲而自在。
1. 喧嚣:吵闹、杂乱的环境。
2. 忙碌:忙于事务、没有闲暇。
3. 焦虑:内心不安、担忧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