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朴讷的意思、朴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朴讷的解释

[slow in speech] 朴实而不善言辞

详细解释

质朴而不善言词。有时用为谦词。《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崔琰 ﹞少朴訥,好击剑,尚武事。” 唐 李翱 《谢杨郎中书》:“若 翱 者,穷贱朴訥无所取,然既为阁下之所知,敢不以古君子之道有望於阁下哉!” 宋 苏辙 《谢除中书舍人表》之一:“如臣朴訥少文,迂拙自用,在 仁祖 时始以直言见收下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王 故朴訥,覥然而已。” 郭沫若 《塔·孔夫子吃饭》:“又听着他以朴讷的言辞说出来了他们的来历,他们才晓得是出于误会。”


质朴而不善言词。有时用为谦词。 明 方孝孺 《与黄希范书》:“僕自视资甚陋,业甚浅,无趋走唯诺之才,有朴訥鲁钝之累,希世应时之人见而不嗤鄙之者鲜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朴讷”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ǔ nè(注音:ㄆㄨˇ ㄋㄜˋ),其核心含义是“质朴而不善言辞”,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词义解析

    • “朴”:指质朴、朴实,强调性格或行为上的淳厚自然。
    • “讷”:原指言语迟钝或行动迟缓,引申为不善表达。
    • 整体:形容人性格朴实,但语言表达较为笨拙或木讷。
  2. 情感色彩
    该词多为中性或谦辞,如古人常用以自谦,表达自身资质平凡、不善言辞。


二、古籍例证

  1.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崔琰﹞少朴訥,好击剑,尚武事。”
    ——描述崔琰年少时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热衷武艺。

  2. 唐代李翱《谢杨郎中书》
    “若翱者,穷贱朴訥无所取。”
    ——作者以“朴讷”自谦,表明自身平凡无华。

  3. 宋代苏辙《谢除中书舍人表》
    “如臣朴訥少文,迂拙自用。”
    ——通过“朴讷”强调性格的朴实与不善修饰。


三、用法扩展

  1. 谦辞场景
    古代文人常用以自谦,如“臣朴讷无才”。
  2. 现代语境
    可用于描述性格内敛、不善交际之人,如“他为人朴讷,但做事可靠”。

四、近义与反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用法实例,可参考《三国志》《李翱文集》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朴讷

朴讷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或言行举止淳朴憨厚,不善于言辞表达,思想简单直接,有时甚至有点迟钝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朴(木字旁、十画)
讷(言字旁、10画)

来源:
1. 朴字的本义是指树木,后来衍生为简单、朴素的意思,代表一个人性格单纯淳朴。
2. 讷字的本义是言语迟缓,表示善于语言表达,反义词为讷。
综合两个字的意义,朴讷即指一个人性格朴实,不善于言辞表达,有时显得迟钝。

繁体:
朴讷的繁体字为「樸訥」。

古时候汉字写法:
朴:⿰木卜夫(木字旁上部为卜、下部为夫)
讷:⿱讠曷(讠字旁上部为曷)

例句:
1. 他虽然朴讷,但是为人真诚可靠。
2. 那个小伙子虽然有些朴讷,但是很善良。

组词:朴实、朴实无华、朴素、朴拙、腼腆、呆头呆脑。

近义词:纯朴、淳朴、率直。

反义词:文雅、机智、聪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