裒辑的意思、裒辑的详细解释
裒辑的解释
[compile] 汇集而编辑;辑录
爰命史臣,裒辑圣政。——陈傅良《跋御制圣政序记》
此书系从类书中裒辑而成
详细解释
收集辑录。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是故《诗》之作也……及其裒辑既成,部位已定,圣人因焉定之。” 明 张居正 《承天大志纪赞·宝谟纪》:“臣谨分类裒辑,并録 献皇后 之《女训》,附载於后。”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近时 仪徵 相国裒辑国朝经解,刻於 广南 ,所收甚广,独不及先生。”
词语分解
- 裒的解释 裒 ó 聚集:裒集。裒辑。裒敛。 减少:裒多益寡(减有余以补不足)。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号:
- 辑的解释 辑 (輯) í 聚集,特指聚集材料编书:辑录。辑要。辑逸。编辑。纂辑。 聚集很多材料而成的书刊:丛书第一辑。 和,和睦:辑睦。 敛,拖着不便脱落。 古同“缉”,连缀。 古代称协调驾车的众马。 笔画数
专业解析
"裒辑"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书面语,其核心含义是搜集材料并加以整理编排(成书或成文)。它强调将散乱的材料汇聚起来并进行系统化的编辑工作。
具体释义如下:
- 裒 (póu):本义为“聚集”、“收集”。在这个词中,承担“聚集”、“搜集”的意思。
- 辑 (jí):本义与“编辑”、“编纂”相关,指将材料汇集编排成书或文章。在这个词中,承担“整理”、“编辑”、“编纂”的意思。
- 裒辑 (póu jí):因此,“裒辑”就是将分散的材料、文献、资料等搜集起来,并进行整理、编排、加工,最终形成一部书稿、文集或系统的资料汇编。这个过程类似于现代的“编纂”、“辑录”、“汇编”。
词义重点:
- 动作性: 强调“搜集”和“编辑”这两个动作过程。
- 目的性: 搜集和编辑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新的、有序的、可供查阅或研究的整体(通常是书籍或文献集)。
- 对象: 对象通常是文字材料、文献、史料、文章、言论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对古籍、史料、前人著作、散佚文献等进行整理汇编的工作。例如:“裒辑史料以成书”、“裒辑先贤语录”。
- 也可用于描述编纂文集、选集、资料汇编等。
权威参考来源释义:
- 《汉语大词典》:对“裒辑”的解释为“搜集辑录”。(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 《辞源》(第三版):解释为“聚集材料,加以编辑”。(来源: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第三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解释为“搜集编辑”。(来源:王力等. 王力古汉语字典. 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裒辑”是一个动词,意指将分散的材料收集汇聚起来,并进行整理、编排和编辑,最终形成一部书或系统的文献资料。它体现了从收集原材料到加工成品的完整编纂过程,是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中的常用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裒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óu jí(部分资料标注为 póu jí,但实际发音应以权威字典为准),主要用于书面语,具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释义
-
收集与整理
指对零散内容或文献进行系统性汇集、归纳和编排,使其形成有条理的成果。例如:从古籍中搜集材料并分类整合。
-
编辑与编纂
强调对已有文献的筛选、修订和编排,以提升内容的逻辑性和可读性。如古代史官整理帝王政令或学者汇编经典著作。
二、古籍例证
- 宋代程大昌在《考古编·诗论》中提到:“及其裒辑既成,部位已定,圣人因焉定之。” 说明裒辑是文献整理的关键步骤。
- 明代张居正在《承天大志》中记载:“臣谨分类裒辑,并録献皇后之《女训》。” 体现其用于官方文献编纂。
三、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裒辑”多用于学术或文化领域,例如:
- 图书馆将私人藏书整理归档,形成可长期保存的文献资源;
- 学者从类书、古籍中辑录散佚内容,重新编订成册。
四、注意事项
- 使用场景:常见于书面语,口语中多用“编辑”“整理”等替代。
- 权威性差异:部分网络资料对发音标注存在分歧,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确认。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案例或现代应用场景,可查阅文献学相关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艾纳白平鲍嘉倍儿毕鉢罗敝室鼻洼播种机长祖赤地充干崇深蠢迪检柙醇浓顶针绪麻斗拢蜂巢風馭分铜坲坲夫荣妻显负橐海涸石烂呵卵胡马昏耗继火经恤烬灰近午况瘁朗吟老虎窗藜芦炉头骂不绝口漫然没坐性妙操名宿命运蟠夔纹屏围强健情孚意合清天奇颖人话肉食动物沈切实偪处此双梭肆谤头发胡子一把抓煨燔五窦联珠五马贵乡宾小帽喜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