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蹵折”。局促,不舒展。 明 汤显祖 《感士不遇赋》:“世甚乐康兮,常蹵折若不聊。”
关于“蹴折”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汤显祖的《感士不遇赋》:“世甚乐康兮,常蹵折若不聊。” 此处通过对比社会的安乐与个人的压抑,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文。
蹴折是指在行走过程中脚步不稳,扭伤或折断脚踝。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足”和“折”,其中“足”表示脚,而“折”表示弯曲或折断。
蹴折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使用。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变体,包括繁体。对于蹴折这个词而言,在繁体中会写作“躄折”,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古代汉字中,蹴折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以下是蹴折这个词的例句:
他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蹴折了脚踝。
昨晚我从楼梯上摔下来,结果蹴折了脚。
与蹴折相关的其他词汇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