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詈词。犹贱6*货,贱人。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元来这个泼奴胎他正説我哩。”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泼奴胎汉语 快速查询。
"泼奴胎"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古代口语词汇,多见于明清白话小说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在古汉语中常表贬义,有"蛮横、刁钻、恶劣"之意,如"泼皮"(无赖)、"泼辣"(凶悍)。
来源:《汉语大词典》"泼"字条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指奴仆出身或卑贱之人,含轻蔑意味。"胎"强调出身根源,如"贱胎"。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奴"字条(商务印书馆,2003年)
两字组合后强化贬斥,指出身卑贱且行为刁蛮恶劣之人,多用于斥责身份低微却言行放肆者。
该词高频出现于明清小说对话中,体现市井骂詈文化:
"贼泼奴胎,怎的就这般不受抬举!"
此处斥责对方身份低贱却不知好歹。
来源: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万历刻本)
"这泼奴胎敢如此无礼!"
形容角色言行放肆,含强烈厌恶情绪。
词中"奴胎"折射封建社会的阶级意识,将身份卑微与道德缺陷关联。
属口语化詈语,生动反映明清市民阶层的表达方式,现代汉语已罕用。
"泼奴胎:詈词。贱奴、恶奴。"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第6卷第6页
"多用于责骂卑贱而泼辣之人,含极端鄙夷之意。"
来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87页
"泼奴胎"是明清时期典型的复合詈词,融合身份歧视(奴胎)与品行否定(泼),专指卑贱且刁恶之徒。其语义承载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道德评判,现代语境中已被淘汰,但作为历史语言标本,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泼奴胎”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pō nú tāi,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但核心多与贬义相关:
“泼奴胎”属于古汉语中的贬义词汇,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冒犯他人。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元代戏曲原文。
白过半生半熟报覆襃荣边词膑脚不见圭角侧息长麾朝出夕改淳行邸阁定极惰轮梗澁官样文章刮揸诡动害喜闳阔讙嘑火花简尺解铃还是系铃人极际近卫军技艺隽人夸娥氏悃诚昆夷倰竞辽天翮林觉民礼术六礼卖苦力麦秀两歧排钟窃窃轻轨琼林宴入神三皇五帝搔摸臊子撒泼商品粮涉履沈郁顿挫使心用腹什一顺非书声朗朗通本通家之好旺壮物以群分咸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