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破伐的意思、破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破伐的解释

砍伐。《元典章·户部八·课程》:“每年常有野火烧延靠损草地,及有破伐柴薪之人,以致失悮用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破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构词法和古代文献用例进行解析。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一、单字本义溯源

  1. 《说文解字》释为"石碎也",本义指物体破裂,引申为"摧毁""攻克",如《孙子兵法》"破军降城"。在"破伐"中强调破坏性动作。

  2. 《说文》注"击也",本义为砍斫(如伐木),后引申为"征讨""声讨",如《论语》"桓公伐楚"。此处取"武力征讨"义。

二、复合词"破伐"释义

核心含义:通过武力摧毁性征讨

三、典源与用例

  1. 《诗经·豳风·破斧》

    "破斧"意象被历代注疏家解读为"破伐"的文学化表达,反映战争残酷性(中华书局《毛诗正义》卷八)。

  2. 《左传·宣公十二年》

    "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 杜预注"此段言楚庄王克郑后不行破伐之事",反证"破伐"含过度征伐之意。

四、语义演变

汉代后渐被"征伐""讨伐"取代,仅存于仿古文本。现代《汉语大词典》归为"古代军事术语",释义:"以武力摧毁征讨;特指正义性质的强力讨伐"。


权威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郑玄《毛诗郑笺》(《十三经注疏》本)
  5. 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华书局)
  6.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
  7.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7册,页1023

网络扩展解释

“破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1. 基本释义
    指砍伐,多用于描述对树木、柴薪等自然资源的破坏性采伐行为。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元代文献《元典章·户部八·课程》,例句为:“每年常有野火烧延靠损草地,及有破伐柴薪之人,以致失悮用度。”。此处强调过度砍伐对资源管理的影响。

  3. 构词与用法

    • “破”指破坏、损坏,“伐”即砍伐,组合后侧重非合理或过度采伐的语境。
    • 属于动词,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
  4. 扩展说明
    从例句可推断,该词在古代可能涉及资源管理问题,与生态保护意识存在隐含关联,但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或反义词,可参考《元典章》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板屋八议焙茶不悛不要才哲苍黄反复大古里等同鞮鞻氏鼎科兜纱摁扣儿恩师风向标凤臆龙鬐付任赶子刮宫孤军孤亭海湾衡栿鸿洞火筒绛帕头讲下熸灰夹寨借光诘蹶街渠进荐棘围锁院决市开荡口札块儿岿然不动两剂貍骨帖凌厉麦克昧旦晨兴萍泊千陌扦剔漆方士戎帐揉合如坐云雾商丘史帙树伪擡敬逃佃闻风而动无寐儛女新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