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空混沌;漫无涯际。《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鸿洞,莫知其门。” 高诱 注:“皆无形之象。” 唐 柳宗元 《天对》:“东西南北,其极无方,夫何鸿洞,而课校修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岂有乾坤斡运,元气鸿洞,反不能聚而上升,成至尊之主宰哉!”
融通,连续貌。《淮南子·原道训》:“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 高诱 注:“鸿,大也。洞,通也。”《文选·王褒<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絶兮,优嬈嬈以婆娑。” 李善 注:“鸿洞,相连貌。”
“鸿洞”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鸿洞”的两种核心含义均与古代哲学和文学中对宇宙、自然现象的抽象描述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淮南子》《天对》等古籍原文或权威注解。
《鸿洞》是指一个神秘而广阔的空间或领域,也可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深远、开阔。
《鸿洞》的拆分部首是鸟(鸟字旁),笔画数为13画。
《鸿洞》这个词的来源于古代民间传说。人们认为鸟能飞得极高,因此它们可以探索到人难以到达的地方。相传鸟在山巅之上有个洞,是连接天地的通道,称之为“鸿洞”。
《鸿洞》这个词的繁体字是「鴻洞」。
在古代,「鸿洞」的写法有时会采用「鴻窟」或「蟲窟」,以窟来表示神秘而深远的地方。
1. 他决定踏进那个未知的鸿洞,探索其中的秘密。
2. 她站在山顶,俯瞰着鸿洞,仿佛能看见无垠的宇宙。
3. 这个地方被誉为鸿洞,因为它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洞壑、洞穴、洞口、洞察
天际、天穹、无垠、宇宙
尘世、封闭、狭隘、有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