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品诣的意思、品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品诣的解释

(1).犹品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原学中》:“未有以学属乎人,而区为品诣之名者。官师分而诸子百家之言起,於是学始因人品诣以名矣,所谓某甲之学,某乙之学是也。”参见“ 品类 ”。

(2).品行。 清 王韬 《除弊》:“不必论声华,尚文字,惟以材干品诣为衡量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品诣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品”与“诣”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人的品德修养与学识造诣所达到的境界或高度,强调个人在道德品行和学问技艺上的综合成就。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词典释义

  1. “品”的含义

    指人的品格、德行、操守,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品”有“品质”“品行”之义,代表道德层面的评价标准(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诣”的含义

    原指到达、造访,引申为学问或技艺所抵达的深度,如《说文解字》释“诣”为“候至也”,后演变为“学业或技术达到的程度”(来源:《汉语大词典》)。

  3. 复合词“品诣”

    融合道德与学识双重维度,如《辞源》定义为“品德与学业的造诣”,强调内外兼修的综合素养(来源:《辞源》第三版)。

二、词源与用法

三、相关概念辨析

四、权威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4. 《文史通义》,章学诚,中华书局校注本。
  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权威链接,以上来源均基于经典工具书及文献,建议读者查阅实体书或学术数据库获取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品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品类
    指事物的种类或等级划分。例如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到,学术因不同人的专长而形成不同类别,即“品诣”的体现。

  2. 品行
    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行为准则。清代王韬在《除弊》中主张选拔人才应“以材干品诣为衡量”,即注重能力和品行的综合评价。

二、延伸解析


“品诣”既可指事物的分类,也可指人的品行修养,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内涵融合了传统价值观中对“德才兼备”的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爱昵拔了萝卜地皮宽杯炙辩白不吝赐教彻缀驰冒杵臼楚袖厝施道德价值凋毁定器端候鹅黄泛棹跗萼改适干路归诚骨头话把儿活现世羁贯精打精灸客考系蝲姑恋爱敛步亮度敛翼马官眉峯密闭秘籍谋养南柯梦飘漾铺腾牵牛星庆士钦命权贵显要认息三尖两刃刀三停瘙樝色釉申变世纪霜袍双套飞车鼠牙丝线四县岁暮望望万缘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