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准的意思、平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准的解释

(1).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史记·平準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準。”

(2). 汉 承 秦 制,大司农属官有平準令丞,掌管平準之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职官四》。

(3).平稳;公平;平衡。《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两边检点,柱脚若不平準的,便把来垫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永年》:“念汝贸贩平準,赐予一子。” ********* 《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一八三○年以前,中外贸易的平准,还是 中国 方面站在有利的地位。”

(4). 清 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 梁启超 《新史学·史学的界说》:“宗教学也,法律学也,平準学也(即 日 人所谓经济学),皆与史学有直接之关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平准”是一个多维度词汇,其含义因历史背景和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从主要应用领域分述:

一、古代经济政策(核心含义)

  1. 起源与定义
    由汉代桑弘羊于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首创,指政府通过“贵卖贱买”调控物价的措施。其核心目标是平衡市场供需,抑制商贾暴利,保障民生与经济稳定。

  2. 运作方式

    • 设立机构:在长安设平准官,隶属大司农,专司物资调配。
    • 操作原则:丰收或低价时收购物资,短缺或高价时抛售,如《史记》记载“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 配套政策:与“均输法”协同实施,均输负责跨地区物资运输,平准则聚焦物价调控。

二、现代金融术语(延伸含义)

指政府或央行设立的市场稳定基金,常见类型包括:

三、其他语境含义

  1. 工具与测量
    古代指测定平面或直线的器具(类似水准仪),与“天平”用途不同。
  2. 成语与抽象概念
    引申为“平衡调整”,用于描述通过干预恢复平稳状态,如经济、社会领域的调控。

四、权威性说明

古代经济政策释义源自极高权威史料(如《史记》《汉书》),现代金融术语多见于中等权威财经解释,测量工具释义需结合古籍考证。如需完整学术引用,可参考《史记·平准书》及汉代经济制度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平准

平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由“平”和“准”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平”字的部首为“干”,共5划;“准”字的部首为“目”,共6划。

来源

《平准》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王浑传注》。在经济领域中,平准通常指央行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保持货币供应量与市场需求的平衡,以稳定经济、控制通胀的目标。

繁体

在繁体字中,平准的写法基本保持不变,仍然是「平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有所变化,但是平准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未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

1. 央行采取平准政策,稳定了物价水平。

2. 公司为了平准市场价格波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组词

平准基金、平准备案、平准率

近义词

调节、平稳、稳定

反义词

波动、不稳定、失控

别人正在浏览...

昂首天外拜龙牌葆盖悖言贬异兵众闭眼步罡踏斗朝班池隍赤阑桥出奇致胜动口洞洽飞饷丰産峯嶂粉署富贵气更上一层楼宫市工市桂堂豪商红釭红花草慌慌促促秽溷灰棚加点艰碍江鲤奬遇进去畿尉抉目悬门联系人离麾榴火民主改革排他倩雇萋菲钦除清淳青椒青眼相看驱胁上留田事际双转马思惟丝芯提控为底无全牛五叔絃心弦影消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