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则的意思、平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则的解释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也。” 孙诒让 正义:“ 刘台拱 云:‘平则,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案 刘 説是也。此则与《大宗伯》‘五命赐则’义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平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平则”指通过平衡法则来实现公平,特指按照封地的大小、土质优劣等客观条件制定税赋征收标准,以达到社会资源分配的均衡。例如《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提到“均守平则,以安邦国”,即通过这种标准维护国家稳定。

字义分解

历史出处与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郑玄注解说:“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即通过土地面积和质量的差异,制定相应的税赋政策,体现“因地而治”的理念。后世学者孙诒让进一步解释为“土均之法”,即土地均平原则。

应用场景

  1. 古代政治:用于描述税赋、土地分配等政策的公平性。
  2. 社会治理:强调资源分配的平衡性,如《平则造句》中提到“公平则是非较易见”。
  3. 现代引申:可借喻各类规则需兼顾多方利益,避免偏颇。

例句参考

“平则”体现了中国古代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公平的思想,核心是依据客观条件制定规则,避免主观偏私。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考证,可参考《周礼》及郑玄、孙诒让的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平则》的意思

《平则》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平时即使。表示平时做某事,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不会出现问题。

拆分部首和笔画

《平则》的拆分部首是立、刀,共有5个笔画。

来源

《平则》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先进》一章:“不识《曲则》之中,焉能识《平则》之行?”意思是说,如果在复杂的情况下不理解曲折难懂的道理,如何能够理解平淡简单的行为呢?后来逐渐引申为平时的行为即使,即《平则》。

繁体

《平则》的繁体字为「平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平则」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只是有些笔画稍有不同,例如「則」字中的「刀」会写成「㫃」。

例句

1. 平时多积累经验,到关键时刻就能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

2. 平则无事,一旦有事,就要全力以赴解决。

组词

平淡、平常、平顺、行则、以则。

近义词

有时、常常、通常、一般情况下。

反义词

紧要、急时、非常时刻、特殊情况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