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菰芦的意思、菰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菰芦的解释

(1).菰和芦苇。 宋 陆游 《闻新雁有感》诗:“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 清 何巩道 《归至铁冈》诗:“菰芦自古容鸥鷺,怪得閒身到水边。”

(2).借指隐者所居之处;民间。 三国 蜀 诸葛亮 《称殷礼》:“ 东吴 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自叙》:“余菰芦中老儒尔。” 清 钱谦益 《答何三季穆》诗之三:“湖海忧危惟汝独,菰芦豪杰更谁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菰芦"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两种水生植物名称组合而成。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菰"即茭白(学名Zizania latifolia),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指芦苇(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常见于湿地环境。二字合称在古籍中多用于借代生长环境或隐喻人物特质。

该词的核心语义包含三个层面:

  1. 字面本义:特指江南水泽地区,《后汉书·公孙瓒传》注引《典略》云:"瓒曰:始天下兵起,谓可终大事,今视之,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待天下之事矣。"其中"菰芦"即代指屯粮蓄势的湿地环境。

  2. 引申含义:比喻隐逸之士的居所,如《晋书·文苑传》载"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后衍生出"菰芦中人"的典故,代指隐居乡野的贤者。

  3. 修辞用法:在诗词中常作为意象符号,如宋代陆游《秋晚寓叹》"菰芦终老元非策,蒿目时艰亦可哀",此处借水生植物的柔弱特性隐喻时局艰难。

现代汉语使用中,"菰芦"多见于文学创作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其构词法符合汉语"并置造义"的特点,通过两类相近植物的并置,扩展出超越单字含义的复合概念,这种构词方式在《汉语成语大词典》中被归类为"借代式复合词"。

网络扩展解释

“菰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本义
    指两种水生植物“菰”(即茭草,根茎膨大后为茭白)和“芦苇”的合称,多用于描述水边杂生水草的景象。例如诗句“菱芡界波田,菰芦纷野岸”()。

  2. 引申义

  1. 文学意境
    古诗词中常通过“菰芦”营造孤寂、野趣或超脱尘世的氛围,如“菰芦自古容鸥鹭”暗含归隐江湖的闲适()。

注:现代语境中该词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诗句背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阿月浑子百神白泽宾筵渤海藏钩残刑侪徒赤地错磨掉瀁东来紫气吨公里顿相舵手柑橘鼓鼻海洋公园酣呶恨怒候府黄夷胡嘲回乱家福简奥艰瘁金玉之言稷下开衿客边口信诳误蜡扦敛躬遛搭眊荒毛卷没字碑麋鹿志那里娘子军鹏鱼飘洒披发左袵群起效尤赏收山农石阜殊涂同会讼刑缩小跳攻廷魁同出一辙土蚕雾叠夏孰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