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lection of various editions] 将同一题材书籍的各种版本参校汇编成新版本
(1).指 宋 蔡襄 所书《昼锦堂记》碑文。 宋 董逌 《广川书跋·昼锦堂记》:“ 蔡君謨 ( 蔡襄 )妙得古人书法,其书《昼锦堂》,每字作一纸,择其不失法度者,裁截布列,连成碑形,当时谓百衲本,故宜胜人也。”按:衲,补缀。百衲,喻各字连缀成文。参见“ 百衲碑 ”。
(2).以各种残缺善本汇印而成之书。如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有《百衲本二十四史》、《百纳本资治通鉴》。亦指以不同版本的书配合成集。 孙犁 《澹定集·我的二十四史》:“这样东拼西凑,我的廿四史,也可以说是‘百衲本’了。”
“百衲本”是古籍版本学中的术语,其含义和特点如下:
指用同一种书籍的不同版本残卷、零页拼合而成的完整书籍。名称源自“百衲衣”(僧人用多种布料补缀的袈裟),比喻书籍由不同版片拼合而成,如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
在文学语境中,该词偶被借喻为“形形色色事物的集合”,如孙犁称自配的《二十四史》为百衲本,但此用法非主流。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权威古籍研究资料。
《百衲本》指的是一种由多种不同布料拼接而成的书籍封面,因其色彩斑斓、杂乱无章的外观而得名。它也比喻混杂不一的事物或人。
《百衲本》的部首是白字旁,它包含了白字旁和丿字旁两个部分。总共有12个笔画。
《百衲本》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熙撰写的《古今图书集成·种书考》一书中,用来描述当时书籍装订时所用的拼接花布。
《百衲本》的繁体字为「百衲本」。
百衲本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别。
1. 那本小说真是一部百衲本,充满了各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这个城市的文化真是百衲本,汇集了各个地方的习俗和风味。
百衲本的相关词汇有:书籍、装订、布料、拼接。
百衲本的近义词:杂糅本、混杂书。
百衲本的反义词:整齐书、一体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