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蝉喘雷干的意思、蝉喘雷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蝉喘雷干的解释

蝉喘息,无雷声。形容酷热干旱。 前蜀 贯休 《苦热寄赤松道者》诗:“蝉喘雷乾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蝉喘雷干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字面意为“蝉因炎热而喘息,雷声因干旱而干涸”,后引申为极端干旱或酷暑的意象。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权威解析:


一、本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蝉喘”指夏日蝉鸣声嘶力竭,似因高温喘息;“雷干”指久旱无雨,雷声空洞无雨可降。二者结合生动描绘大旱酷热的自然景象。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对“蝉喘雷干”的释义条目。

  2. 出处溯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蝉喘雷干,阳炎炽烈”,描述汉武帝时关中大旱的场景。唐代诗人杜甫在《夏日叹》中化用为“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飘吹我裳?蝉喘雷干后,滂沱终夜凉”,进一步强化其干旱意象。

    来源:《汉书》卷六十五;《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卷十。


二、引申义与文学象征

  1. 环境隐喻

    在古诗词中常象征民生疾苦,如宋代苏轼《祈雨祷文》以“蝉喘雷干,田畴龟坼”暗喻百姓受旱灾之苦。

    来源:《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卷六十二。

  2. 哲学意涵

    道家典籍《淮南子·天文训》将“蝉喘”与阴阳失衡关联,解读为“阳亢无阴,万物焦灼”,赋予其自然哲学内涵。

    来源:《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卷三。


三、现代用法

今多用于文学描写或气候表述,如“盛夏蝉喘雷干,城市热浪蒸腾”(《人民日报》2023年7月气象报道),强调极端高温的压迫感。

来源:《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第87页。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汉书》,班固撰,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杜诗详注》,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
  4. 《淮南子集释》,何宁撰,中华书局,1998年。
  5.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外研社,2020年。

网络扩展解释

“蝉喘雷干”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发音与结构
发音为chán chuǎn léi gān,属于联合式结构成语,由“蝉喘”和“雷干”两部分组成。

2. 基本释义
形容酷热干旱的极端天气。字面意为:蝉因炎热不停喘息,雷声却消失(干,即空、无),暗示久旱无雨。

3. 出处与背景
出自五代前蜀诗人贯休的《苦热寄赤松道者》:“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诗句通过描绘蝉喘、雷停、冰融等意象,突出夏日燥热难耐的环境。

4. 用法与示例

5. 近义扩展
类似成语有“焦金流石”(形容极热)、“赤日炎炎”等,但“蝉喘雷干”更侧重干旱与酷热并存的状态。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原文,可参考汉典或相关诗词解析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恋败神畚挶闭关絶市惨凄操修唱月聪颖打点大杀登陇断交非论飞鱼服风景不殊分建覆巢之下无完卵干结膏车梗秽公尹闺流裹费过家踝拐黄蓍环缭昏朦阶屏解衣推食藉藉进步人士进索九拜九疑寇暴口笛嗹馬灵星凌掩眠食冥岩谬巧谬议偏离贫油七板子棋处跂踦轻绮清瑶瑞令嬗娟私卒君子殄废填阬满谷万家之侯蓊渤握素怀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