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法术之言。《韩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 王先慎 集解:“道言谓法术之言。”
(2).道教或佛教的学说、经典。《南史·隐逸传上·顾欢》:“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 唐 韦应物 《起度律师同居东斋院》诗:“安居同僧夏,清夜讽道言。” 元 张雨 《云霏分韵得作字》:“道言匪虚无,梵册皆矩矱。”
(3).说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女巫道:‘连我也不晓得缘故。’道言未了,只听得外面鼓乐喧天, 卢生 来行纳采礼。”《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道言未了 君卿 至。”
谓说话迎合人意。《庄子·渔父》:“希意道言,谓之諂;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諛。” 成玄英 疏:“希望前人意气而导达其言。” 陆德明 释文:“道言,音导。”
“道言”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综合各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1. 法术之言 指古代法家学说中的治国策略或权术理论。典出《韩非子·和氏》,王先慎集解中明确将“道言”解释为“法术之言”,强调君主应独立遵循法治原则而非受制于臣民议论。
2. 宗教经典学说 包含道教与佛教典籍中的核心思想。如《南史》记载顾欢对比佛道学说特点:“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唐代韦应物诗句“清夜讽道言”则体现对道教经典的研读。
3. 日常言语表述 在通俗文学中可指代普通说话行为,如《初刻拍案惊奇》等明清小说中的口语化使用,但此用法相对少见且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文学引用示例:
建议需要深入考证具体文献时,可参考《韩非子集解》《南史》等原始典籍。
《道言》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它包含了“道”和“言”两个字。下面将会介绍这个词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道言》的首字是“辶”字部,代表着与行走相关的意义;其次是“言”字部,代表话语与语言的意义。《道言》的笔画数为十三画。
《道言》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其中的“道”代表神秘而无法完全解释的宇宙法则,而“言”代表着人类传递理念和观念的语言工具。《道德经》强调通过言语表达道的潜在含义,使人们能够理解和体验到其中的道理。
《道言》的繁体形式为「道言」。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其中的“道”字写作“辶一不分切”,而“言”字写作“舌訁也”。这些古代写法在随着时间的流传和发展逐渐演变成现代的书写形式。
1. 他的道言句句入心,让人深感启发。
2.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简洁的道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
常见的与《道言》有关的词语组合有:
- 道德:指人们在行为和思想上应遵循的准则和原则。
- 言说:表示通过语言来传达思想、意见、观点等。
- 道理:表示事物内在的法则和原理,也可指事物的真相和实质。
- 言辞:表示说话方式和措辞。
- 语言:指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义的方式和工具。
与《道言》近义的词语有:
- 言论:表示个人或群体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的观点和意见。
- 口才:表示说话能力的流畅和有说服力。
- 表达:表示通过言语、文字、动作等方式来传递思想、情感、观念等。
- 教诲:表示教育和教导,使人们知道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与《道言》反义的词语有:
- 噪音:表示杂乱、刺耳、让人不悦的声音。
- 沉默:表示无言、不语、不发声。
- 闭口:表示保持嘴巴闭着,不开口说话。
- 话语:表示一段话或言辞。
挨身宾座博容步舞蚕纱饼娼妇吃得开驰马试剑蹈和蹈扬顿足不前返哺之恩放河灯非决定论峯颖敷绩覆落岣嵝碑沟门狗彘过宿旱云黄茅白苇歼一警百及第即即足足金觥谨孝久怀慕蔺晜孙拦子马勒勋凌块砻斵旅泛履绳靡散飘拂珀末普率乾姜青苔塞车三复白圭三街两市赏不逾时商筹商计审己度人时暑思味宿水飱风童男女脱险为生危言逆耳瘟神相如渴掀舞邪魔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