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ve]∶具有,拥有,有
具备条件
(2) [all complete; all ready]∶一切完备;齐备
条件尚不具备
(1).齐备;完备。《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枢机周密,品式具备。”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纪纲法度,号令文章,灿然具备。”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看这本弄虚作伪千篇一律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
(2).配备;备置。《史记·大宛列传》:“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
(3).具有。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具备万物,横絶太空。”如: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能顺利地完成你接受的任务。
"具备"是现代汉语常用动词,其核心语义指事物在构成要素或条件方面达到完整状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包含三个维度:
一、物质要素完整性 表示事物包含达成某种状态所需的全部组成部分,如"实验室已具备开展基因测序的仪器组套"。此用法常见于科技文献与工程报告,强调客观条件的完备性。
二、资格条件充分性 用于描述主体满足特定规范要求的准入资格,例证见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示范句:"申请人完全具备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该场景多出现于资格认证、法律文书等正式语境。
三、能力特质完备性 指个体或群体拥有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储备,如"这位外交官具备处理国际争端的专业素养"。此释义在人力资源评估与能力模型中高频出现。
近义概念辨析方面,"具有"侧重静态拥有属性,"具备"强调条件达标的动态过程。反义系统包含"欠缺""缺失"等表示要素不足的词汇。在句法特征上,常与"条件""资格""能力"等抽象名词构成动宾结构,否定形式需配合"不""没"构成"不具备"的完整否定式。
“具备”是一个动词,表示“拥有、具有某种条件、能力或资格”,常强调事物或人已达到某种标准或要求。以下是详细解析:
“具备”不可用于具体物体,如“具备一本书”是错误用法,应说“拥有/有一本书”。
辨眼並進鄙下仓房舂人丑问愁忧出丑淳制灙漭大批洞穿洞然断珪缺璧噩梦冯心風星愤起孚合福建省福严紫冈峦更钥宫紫号嗄横渡侯景之乱灰哑教言界会景升豚犬金樱子九州璜涓尘列置陋远沦没旅亭囊笥撵山懦熟棚屋撇扭乔清秀青绮门砌水稔恶不悛三层大,二层小桑虫上驾上圆山阴兴霜磬汤媪贪恋天门冬通草花象传湘川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