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过其实的意思、谈过其实的详细解释
谈过其实的解释
犹言言过其实。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尝谓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儒教传授,既欲神其事,故谈过其实。”
词语分解
- 谈的解释 谈 (談) á 说,对话:谈天。谈心。谈论。谈话。谈判。谈吐。恳谈。洽谈。漫谈。谈笑风生。 言论,听说的话:笑谈。无稽之谈。传为美谈。 姓。 道讲说叙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其实的解释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画家其实并非不懂世故 ∶确实;的确其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详细解释.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
专业解析
"谈过其实"是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表达,更常见的标准成语是言过其实。其核心含义是指说话夸张失实,超过了实际情况。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指言辞浮夸,内容超过了实际情况。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夸大其词,不符合事实。
二、 出处与演变
- 历史渊源: 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管子·心术上》:“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强调言语不能超过实际。其成熟形态见于《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评价马谡的言辞夸大,才能不足以担当重任。
- 语义核心: “言”指言语、说法;“过”表示超过;“其实”指实际情况。组合起来即言语超过了实际。
三、 现代用法与辨析
- 主要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或状语,用于批评或描述说话、报道、宣传等夸大失实的行为。例如:“这篇广告宣传得有些言过其实了。” / “要警惕那些言过其实的承诺。”
- 近义词: 夸大其词、过甚其词、哗众取宠、浮夸。
- 反义词: 恰如其分、实事求是、言必有中、名副其实。
- 辨析: 与“夸大其词”相比,“言过其实”更侧重于言语描述的结果(超过了实际),而“夸大其词”更强调说话者的行为(故意放大)。
四、 语言规范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等权威辞书,“言过其实”是规范的标准成语形式。“谈过其实”虽在理解上可能指向同一概念,但并非词典收录的标准表达形式,建议在正式书面语和规范表达中使用“言过其实”。
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商务印书馆. https://www.cp.com.cn/book/c505f358-9.html
- 向光忠等主编. (2003). 中华成语大辞典 (修订版). 中华书局. https://www.zhbc.com.cn/book/9787101047732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CCL语料库检索系统 (网络版).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用于验证现代汉语实际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谈过其实”是一个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1.拼音与释义
拼音为tán guò qí shí,意为说话夸张、不切实际,超过实际情况。与“言过其实”同义,多用于批评浮夸的言辞或自嘲。
2.出处与结构
- 出处:最早见于唐代卢照邻的《五悲·悲今日》:“尝谓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 结构:主谓式成语,含中性色彩。
3.用法与近义词
- 用法: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强调言语的夸大性。例如:“他的描述谈过其实,实际效果远不如预期。”
- 近义词: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4.使用场景
适用于批评他人言辞浮夸,或自嘲说话夸张的情况。例如在学术讨论或日常交流中,提醒对方避免过度渲染事实。
5.注意事项
需区分“谈过其实”与“夸大其词”:前者更侧重“超过实际”,后者强调“故意放大”。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籍《五悲·悲今日》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厝白籍班班笨汉抃手怲怲彻县齿朝之士抽考凋固调授迭见层出法算高胡贵客归责黑地里讙扰搰拉混并姣娃佳手济济促促近支集邮册沮解客座暌绝捞稻草两抵莲钩料应轮轑靡靡之声蹑跟泥人平生欢平装签字人工合成人情练达荣焰荣擢瑞徵丧气沙滤池顺风而呼蜀牙黍酏送场松花蛋竦恧索客鞉鞞填缝图论乌亮五四运动黠惠详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