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攘夺的意思、攘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攘夺的解释

(1) [seize]∶掠夺;夺取

又攘夺他人之功,将侄子分茅列土。——《梼杌闲评——明珠缘》

(2) [grab]∶强占,霸占,不择手段地获得或据为己有

巧攘夺,弟妇作夫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详细解释

掠夺,夺取。《管子·八观》:“里域横通,攘夺盗窃者不止。”《新唐书·李纲传》:“ 齐王 元吉 为 并州 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 明 刘基 《吊诸葛武侯赋》:“般纷纷以攘夺兮,世不以为殃。” ********* 《日本帝国主义最近进攻中国的方策》:“所谓商租,所谓会办,都是 日本 帝国主义攘夺 中国 土地的变相的名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攘夺”是一个汉语复合动词,读音为“rǎng duó”。其核心含义指通过不正当手段强行夺取、侵佔他人财物或权益,含有明显的暴力或强权色彩。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强调行为的非法性与非正义性。

从构词法分析,“攘”本义为推挤、排斥,《说文解字》释为“推也”,后引申出夺取之意;“夺”指强力获取,《玉篇》解作“取也”。二字组合后语义叠加,强化了强制佔有的动作特征。

古籍中使用案例包括:

  1. 《汉书·严助传》载:“强弗攘夺,众弗暴寡”,此处“攘夺”特指恃强掠夺行为,体现权力阶层对弱势者的压迫(来源:《汉语大词典》)。
  2. 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言:“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其中“敲剥”与“攘夺”构成近义互文(来源:《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

现代汉语中,“攘夺”常用于法律文书或历史论述,如描述“列强攘夺领土主权”等重大权益侵害事件。与普通“抢夺”相比,该词语义更重,强调系统性、持续性的非法佔有行为(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攘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通过不正当手段争夺、抢夺他人的财物、地位、权力等,带有强烈的强占或霸占意味。


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攘:本意为推、排斥,引申为抢夺;夺:强行取得。两者组合后,表示以暴力或诡计夺取他人之物。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因私利而激烈争夺的情景,如战争中的领土争夺、职场权力斗争等。
  2. 出处与例句

    • 最早见于《管子·八观》:“里域横通,攘夺盗窃者不止。”
    • 明代小说《梼杌闲评》例句:“又攘夺他人之功,将侄子分茅列土。”

近义词与反义词


英文翻译

可译为“seize”或“grab”,强调不择手段地强占。


权威性说明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以参考《管子》《新唐书》等古籍或相关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门挨户嗷然傲上矜下拔本塞源拔茅连茹本第彼弃我取不量沉默寡言綢绎畜缩打猎倒竖斗钿二便放醉富国强兵浮躁耕灌革削馆甥国格烘晕侯甸饥餐渴饮寄存处积迷静守金珂寂然不动絶情轮回磨落霞马驼子木贼草衲帛内帑辟雝青袍乌帢禽困覆车亲展攘手冉冉趋荣军软叽咯托丧纪山舍深林使心作幸首邱铄金毁骨矘眄贪猥无厌望岫息心顽劣相拜向上一路祥烟遐篆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