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ize]∶掠夺;夺取
又攘夺他人之功,将侄子分茅列土。——《梼杌闲评——明珠缘》
(2) [grab]∶强占,霸占,不择手段地获得或据为己有
巧攘夺,弟妇作夫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掠夺,夺取。《管子·八观》:“里域横通,攘夺盗窃者不止。”《新唐书·李纲传》:“ 齐王 元吉 为 并州 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 明 刘基 《吊诸葛武侯赋》:“般纷纷以攘夺兮,世不以为殃。” ********* 《日本帝国主义最近进攻中国的方策》:“所谓商租,所谓会办,都是 日本 帝国主义攘夺 中国 土地的变相的名辞。”
“攘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指通过不正当手段争夺、抢夺他人的财物、地位、权力等,带有强烈的强占或霸占意味。
词义解析
出处与例句
可译为“seize”或“grab”,强调不择手段地强占。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以参考《管子》《新唐书》等古籍或相关词典来源。
攘夺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抢夺、夺取之意。它可以用来描述一种夺取他人的财产、地位或权力的行为,常常带有一种强烈的、暴力的意味。
攘夺这个词的部首是攵(攴),它是汉字中的一个常见部首,用来表示与攻击、动作、冲击等相关的义项。
攘夺这个词一共由12个笔画组成。具体的笔画顺序是:横,竖,横撇,捺,横,竖钩,横,竖,横撇,捺,横,竖。
攘夺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它的构成部分有来自于《说文解字》的解释。在古代,攘有时可以指打击、消除或完全摧毁敌人的力量,而夺则指的是夺取财物等。
在繁体字中,攘夺保留了原来的字形,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时候,攘夺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其中攘可以写作「攮」或「攘」,而夺可以写作「奪」或「夺」。
1. 他们联手攘夺了公司的控制权。
2. 我不支持暴力和攘夺他人的财物。
3. 这场战争是为了攘夺领土而展开的。
组词:攘扬、诈夺、夺权、夺目
近义词:抢夺、抢占、夺取
反义词:保护、维护、守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