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bearing airs] 骄傲自大的习气
(1).骄傲的气势、态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宋 陆游 《新岁颇健寄青城故人》诗:“骄气年来痛自锄,似能略契度关书。”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文章须有介气,不可有骄气。” 老舍 《四世同堂》八:“他不便当众夸奖孙子,而增长他们小夫妇的骄气。”
(2).健壮昂扬的气概。 唐 曹唐 《病马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三:“霜侵病骨无骄气,土蚀驄花见卧痕。”
“骄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jiāo qì,其核心含义指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作风或态度。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古籍溯源
现代用法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或权威考据,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汉典等古籍资源。
骄气指的是人或事物具有自负、傲慢、自大的态度或气质。这种态度常常伴随着高傲自大,对他人不以为然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骄气》这个词由骨部和己部两个部首组成。骨部的音读为“gǔ”,含义是骨架、主干的意思;己部的音读为“jǐ”,表示“自己”的概念。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2个。
来源:
骄气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周易·系辞下篇》,传统解释为指人的形态,即“骨肉方辞”。“骄”是指人高傲自大,不肯屈从;“气”是指人的气质和情绪状态。后来,这个词开始引申为表示人或事物自负、傲慢的意思。
繁体:
繁体字形为「驕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汉字中的“骄”字写作“驕”,由马和骨部组成,表示人高傲自大的象形意义;“气”字写作“氣”,由气和米部组成,表示云气的意义。
例句:
他因为得到了这个奖项,变得更加骄气十足。
组词:
骄矜、骄横、骄奢、骄纵。
近义词:
自负、傲慢、自大。
反义词:
谦逊、谦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