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晋 和 南朝 宋 时北方十六国中的 前凉 、 后凉 、 西凉 、 北凉 、 南凉 。其地均在 甘肃 境内,后借指 甘肃 一带。 唐 张九龄 《益州长史叔置酒宴别序》:“前拜小司马,兼拥旄於 五凉 。” 唐 岑参 《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左戍依重险,高楼见 五凉 。”
“五凉”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4-439年)在西北地区建立的五个割据政权的统称,具体包括: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这一名称源于其政权均以“凉”为国号,且地理范围集中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及青海河湟地区。以下是详细解释:
历史定义
五凉指晋朝至南北朝初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建立的五个“凉国”。其统治者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如鲜卑、匈奴等),政权更迭频繁,但均以河西走廊为中心,对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起到桥梁作用。
地理范围
五凉政权主要控制今甘肃省大部及青海省东北部,后世常以“五凉”代指甘肃一带。
政权 | 存续时间 | 建立者 | 都城 | 民族 | 特点 |
---|---|---|---|---|---|
前凉 | 301年-376年 | 张轨 | 姑臧(今武威) | 汉族 | 延续最久,推崇儒学 |
后凉 | 386年-403年 | 吕光 | 姑臧 | 氐族 | 短暂统一河西,后内乱分裂 |
南凉 | 397年-414年 | 秃发乌孤 | 乐都(今青海) | 鲜卑 | 以游牧为主,军事强大 |
北凉 | 397年-439年 | 沮渠蒙逊 | 张掖 | 匈奴 | 佛教兴盛,开凿天梯山石窟 |
西凉 | 400年-421年 | 李暠 | 敦煌、酒泉 | 汉族 | 文化繁荣,李唐皇室先祖 |
历史意义
五凉时期是佛教东传、中西贸易(如丝绸之路)的重要阶段,河西走廊成为文化融合的中心。
诗词中的“五凉”
唐代诗人常以“五凉”指代西北边塞,例如: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脉络,可参考《五凉文化史》或访问甘肃武威的“五凉文化博物馆”。
五凉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五个寒冷的地方或地区。五凉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日字旁(部首:日)和七画。
五凉最初来自《宋史·沈括传》:“刘克复北赴五凉。” 这里的五凉指的是五个北方寒冷的地区。
五凉的繁体字为「五涼」。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五凉的古代写法为「五涼」。它的部首「日」写得更为象形,而且在形状和布局上与现代汉字有所差别。
1. 手脚冰凉,感觉像是置身于五凉之地。
2. 这个城市的气候与五凉相似,冬天非常寒冷。
五凉没有常见的相关组词。
五冷、五寒
五热、五暖
百结花拜墓版臿被辞背搭子不道才淑趁热闹宠眷春鳸丹干都俞二端肥珠子疯魔富穰公理过当含荑荷兰豆魂想警勖尽下吉阳峻直刊剥客满款旧流布鸾降买门钱眉尖眼尾猛可祢生磨拭木老鵶内训牛齝俳优畜之盘子骞飞签谱穷窘日月经天擅美省中蛇涎史聃时和年丰霜芜闩门闭户输发死尸索解锁宿乡请小都销乏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