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平军的意思、太平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平军的解释

太平天国的军队。金田起义时定名。在正副军师之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官。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有陆营、水营和土营,并有女军。另设圣库管收支,诸匠营和百工衙制造武器和军需物品。将士必须遵守命令,保护武器,爱护人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太平军是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军事力量,其名称和定义在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以下是基于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太平军指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政权领导的反清武装组织。该名称源于其建立“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核心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景。其军事制度融合了宗教纪律(拜上帝教)与农民起义特点,成员以贫苦农民、手工业者为主。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1. 起源(1850年)

    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初期称“拜上帝会”,后正式定名“太平军”。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稿》

  2. 鼎盛时期(1851-1856)

    从广西转战至长江流域,1853年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建立政权。

    ▸ 来源:中华书局《太平天国史》

  3. 制度特征

    实行“圣库制度”(财产公有)、男女分营(后废除),编制按“军-师-旅-卒-两-伍”划分。

    ▸ 来源:人民出版社《中国军事通史》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太平天国时期的军队……以宗教为组织形式,主张平均土地,反对封建统治。”

    ▸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2版第3卷)

  2. 《中国历史大辞典》

    强调其“政教合一”性质,指出其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绝对平均主义理想。

    ▸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清史卷)

四、历史影响与评价

说明:因部分原始文献(如《天朝田亩制度》原稿)藏于专业机构未公开数字化,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物或档案馆获取完整资料。本文定义均引自国家审定教材及学科工具书,符合历史学研究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太平军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核心军事力量,其名称源于起义初期以“太平”为号,后随政权建立沿用。以下从五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定义与起源

太平军是1850-1864年间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队,得名于金田起义时的"太平"旗号。1851年1月金田起义后正式定名,初期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骨干,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平等社会。

二、组织结构

采用层级分明的军事体系:

  1. 指挥层级:正副军师统率,下设丞相、检点、指挥、将军等;
  2. 作战单位:军帅(统13,155人)→师帅(2,630人)→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
  3. 特殊兵种:陆营、水营、土营(工程兵)及女军。

三、军事特色

四、历史轨迹

五、影响与评价

作为中国近代最大规模农民武装,其平等理念和军事创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但内部权力斗争与战略失误导致失败。清廷联合外国势力镇压后,传统社会结构加速瓦解。

(注:完整历史细节可参考《太平军目》及清代官方档案)

别人正在浏览...

白蹢白项乌辨剖穿房过屋楚雪蛋市打诊地主之谊斗姆囮场飞碁浮厉改革派固宠鼓衰力尽孤形吊影颔命横祸候道潢海浣衣胡土克图及艾洊至交衡接连不断跻峰造极经幢籍圃济育絶境觉醒矿朴踉跄辽左伶伦陋身麻黂扪索鸣梢囓镞浓酽排磕披坚执鋭蒲线乾渣渣前缀七星岩七菹戎曼儒客圣藻身无完肤霜苞頽波伟长雾喷乡贤祠湘乡派萧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