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干尸。《汉书·杨王孙传》:“其尸……裹以币帛,鬲以棺槨,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鬱为枯腊。” 宋 苏轼 《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弔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 明 刘基 《郁离子·蹶叔三悔》:“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 章炳麟 《哀山东赋》:“ 管仲 化为枯腊兮, 鲁连 瘞於蒿里。”
(2).谓干瘦。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面无光色,皮肤枯腊,脣焦脉白,腠理萎瘁者,血减之证也。”亦指干瘦的身躯。 清 金农 《不睡枕上口号》之二:“居然枯腊称尪羸,煑药空堂试一匙。”
(3).指笋干。 宋 朱熹 《笋脯》诗:“南山春笋多,万里行枯腊。”
“枯腊”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指干尸
最早见于《汉书·杨王孙传》,描述尸体因防腐处理未腐烂形成的干尸状态。例如“郁为枯腊”(尸体干瘪如腊肉)。苏轼诗句“野火失枯腊”也指埋葬后残留的干尸。
形容干瘦状态
用于描述人体或生物极度消瘦,如《抱朴子·极言》中“皮肤枯腊”(皮肤干瘪无光泽)。清代金农诗句“居然枯腊称尪羸”进一步引申为虚弱病态。
指笋干
在宋代文献中特指加工后的干笋,如朱熹《笋脯》诗“万里行枯腊”,描述笋干便于长途运输的特性。
可通过汉典或《汉语大词典》查阅古籍原文用例,其他网络释义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典籍注疏。
枯腊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含了“枯”和“腊”两个字。
部首:枯(木部),腊(肉部)
笔画:枯(八画),腊(13画)
枯腊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中,意思是食物因保存过久而变得枯瘪腐败的样子。
枯腊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枯腊」。
在古时候,枯腊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具体的写法是「枯腊」。
1. 这些水果已经变得枯腊了,不能吃了。
2. 那个过期的食物已经枯腊不堪,要扔掉。
枯黄、腐腊、枯败、腐烂
干枯、萎蔫、枯萎
新鲜、嫩绿、饱满
冰花冰棱采葵镵针嘲咍车客秤提尘溷传遗赕税电水壶迭迭发地附臭鞲鞴钩盾归世猓猡韩娥好孬黉校怀思黄幄诲函悔闷恢耀荐告角势静好刻即琅然廪俸农祥畔虑庖餗鹏力旗头驱屏热落人寰容纳瑞月身历其境失才恕辞寺曹司职驷之过蠙太煞套取佻儇铁板不易通天宝带通雅颓氓讬喻戊戌六君子香岛侠术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