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管的意思、榷管的详细解释
榷管的解释
亦作“ 榷筦 ”。谓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汉书·车千秋传》:“ 桑弘羊 为御史大夫八年。自以为国家兴榷筦之利。” 颜师古 注:“榷谓专其利使入官也,筦即管字也。” 唐 白居易 《代喻淮西书》:“夫 李錡 据 吴 楚 之雄,兼榷管之利。” 章炳麟 《记政闻社员大会之破坏状》:“以言榷筦, 中国 盐政秉于官而校之商,然私贩者猥众。”
词语分解
- 榷的解释 榷 è 渡水的横木。 专卖:榷货。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榷税(专卖业的税)。 商讨:商榷。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管的解释 管 ǎ 吹奏的乐器:管乐器。管弦乐。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管道。管线。管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管中窥豹。气管。血管。针管。双管齐下。 形状
专业解析
榷管,作为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重要术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某些特定商品(如盐、铁、酒等)实行垄断性经营和管制的制度。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义分解与合成词义
- 榷(què):
- 本义指独木桥,引申为专利、专卖、垄断。《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榷,水榷横木所以渡者也…引申之,谓专略利也。”意指国家独占某项利益,禁止私人经营。
- 在历史语境中,“榷”特指国家实施的专卖制度,如“榷盐”(盐专卖)、“榷酒”(酒专卖)、“榷茶”(茶专卖)。
- 管(guǎn):
- 本义指一种竹制乐器,引申为管理、掌管、控制。《说文解字》:“管,如篪,六孔。”后广泛用于表示对事物或事务的掌控。
- 在经济制度中,“管”强调国家对特定商品流通、生产、销售的管制和掌控。
- 榷管(què guǎn):
- 合成词义:指国家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关乎国计民生或利润丰厚的商品实施垄断性经营和强制性管理的制度。其核心是国家独占经营权,排除私人竞争,并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如盐铁使)进行管理,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控制经济命脉或稳定市场的目的。
二、历史背景与具体应用
榷管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尤以盐铁专卖最为典型和重要:
- 起源与发展: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如齐国管仲的“官山海”政策),但系统性的国家专卖制度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前87年)正式确立并大规模推行,以解决对匈奴作战导致的财政危机。桑弘羊是此政策的主要推行者。
- 主要内容: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盐的生产通常由官府招募百姓(盐户)进行,产品由官府统一收购、运输和销售;铁的开采、冶炼和铁器制造销售也完全由官府控制。后来,酒、茶等商品也常被纳入榷管范围。
- 目的:直接目的是增加中央财政收入,避免利归豪强;深层目的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控制战略资源、稳定物价(尤其是盐价)、以及在某些时期作为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手段。
- 争议:榷管制度在历史上备受争议。支持者(如桑弘羊)认为其是解决国家财政困难、抑制豪强兼并的有效手段;反对者(如贤良文学)则批评其导致官营产品质量低劣、价格高昂、滋长腐败、妨碍民生。
三、制度特点
- 国家垄断性:国家是特定商品的唯一合法经营者或最终控制者,禁止或严格限制私人参与。
- 行政强制性:依靠国家权力和法律强制推行,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 财政目的性:主要目的是增加国库收入。
- 范围特定性:主要针对需求刚性、利润丰厚或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
四、古籍文献例证
- 《史记·平准书》:记载了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等政策的情况,是研究早期榷管制度的重要史料。司马迁描述了当时“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的财政效果。
- 《盐铁论》: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期盐铁会议的记录整理而成。书中详细记录了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官员与贤良文学(地方推举的儒生代表)就盐铁、酒榷、均输等政策展开的激烈辩论,是了解榷管制度利弊及当时社会思想交锋的核心文献。贤良文学抨击“郡国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导致“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 《汉书·食货志》:系统记载了汉代的经济制度和政策,包括对盐铁专卖等榷管措施的沿革、实施情况和影响的记述。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该词典是中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对“榷”、“管”及“榷管”相关词汇(如“榷盐”、“榷酤”)有详细释义和历史用例说明。(卷次:第4卷,第1289页 “榷”字条;第8卷,第1265页 “管”字条;相关合成词见相应词目)。
-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2015年。这部大型古汉语辞书对“榷”、“管”的本义、引申义及历史经济制度含义有精当解释,并引证古籍。(“榷”字见酉集第117页;“管”字见未集第127页)。
-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司马迁著,中华书局出版。其《平准书》是研究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包括盐铁专卖)的最原始、最权威史料之一。
- 《盐铁论》(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桓宽著,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理解汉代榷管制度思想论争的核心文献。
- 《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班固著,中华书局出版。《食货志》提供了汉代经济制度(包括榷管)的系统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榷管”是一个历史性词汇,主要指中国古代对特定物资实行国家专营专卖的政策。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指对盐、铁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垄断经营,禁止私人买卖,以确保财政收入。该词由“榷”(专营专卖)和“管”(管理)组合而成。
-
历史背景
- 汉代起推行“榷管”制度,如《汉书·车千秋传》记载,御史大夫桑弘羊曾主张“兴榷筦之利”,将盐铁专营作为国家财政核心手段。
- 唐代白居易《代喻淮西书》提到地方势力李錡“兼榷管之利”,反映专营制度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
词形变体
可写作“榷筦”(“筦”为“管”的古字),如颜师古注《汉书》时强调“筦即管字也”。
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经济政策,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可借喻国家对特定资源的集中管控。
别人正在浏览...
爱八哥儿白夾白徒八戒拌娇半路夫妻辩灋婢使藏光诚说持时触蹶初民触目警心赐沾黛壑第六感觉读书三到杜司勋访兆风痴抚辖蛤棃红顶子宏构鸿绪坏坐怙侈祸福相生交便交侵儆急可人拉面凉草两潘料谷理诉龙颔麦饭豆羹毛犊貌喏迷人眼目末代孙内外有别配房评议琼林苑日冠入务沙岛杀一警百市铺爽慧提齁脱除相兼乡井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