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礼记·丧大记》:“復有林麓则虞人设阶,无林麓则狄人设阶。” 郑玄 注:“狄人,乐吏之贱者。”
“狄人”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古代乐官
指周代掌管音乐的下级官吏,属乐吏中的低阶职位。据《礼记·丧大记》记载,狄人负责在丧礼中设置台阶,郑玄注称其为“乐吏之贱者”。
北方民族称谓
先秦时期对北方游牧族群的统称,主要活动于今陕西北部、山西、河北等地,分为长狄、赤狄、白狄等支系。他们曾频繁侵扰中原诸侯国,如赤狄灭亡邢国、卫国,白狄后建立中山国。
“狄人”需结合语境理解,既可指官职,亦为北方民族泛称,后者对先秦历史影响深远。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及《后汉书·西羌传》等史料。
狄人(h)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狄方(dí fù)的人,也就是指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部分,左边的部首是犬(犭),右边的部分是氐(dī)。它的总共有4个笔画。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狄人(h)作为一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狄人”是指北方边境地带的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狄字的繁体写作“狱”。
例句以下是一个例句,演示了如何使用“狄人”这个词语:
古代中国的边境地区经常会有与狄人的交战。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关于组词,可以使用狄人(h)与其他词语搭配形成新的词组,例如“狄人部落(h)”,“狄人服饰(h)”等等。
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类似词语来指代狄人,例如“北方民族”、“边境族群”等。
反义词方面,由于狄人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可以使用“中原人”、“中部人”等词语来代表汉族或南方的主流民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