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凶猛而敏捷。 晋 傅玄 《走狗赋》:“盖轻迅者莫如鹰,猛捷者莫如虎,惟良犬之稟性兼二儁之劲武。” 宋 苏轼 《送渊师归径山》诗:“溪城六月水云烝,飞蚊猛捷如花鹰。”
“猛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měng jié,其核心含义为“凶猛而敏捷”。以下是详细解释:
晋代傅玄《走狗赋》:
“盖轻迅者莫如鹰,猛捷者莫如虎,惟良犬之禀性兼二儁之劲武。”
此处以虎的“猛捷”对比鹰的轻快,强调良犬兼具二者的优势。
宋代苏轼《送渊师归径山》:
“溪城六月水云烝,飞蚊猛捷如花鹰。”
将飞蚊的迅疾凶猛比作“花鹰”,突显“猛捷”的动态特征。
形容动作迅猛:
“身轻如燕,动作猛捷,一气呵成!”(形容身手灵活且有力)。
描写动物特性:
如“猛捷者莫如虎”,常借虎的凶猛与敏捷引申至其他生物或人的行为。
“猛捷”是兼具力量与速度的复合形容词,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强调动态的激烈与迅疾。其古典用例丰富,现代亦可灵活应用于描述体育、武术或自然生物等领域。
《猛捷》这个词源于汉语,意思是迅猛敏捷、非常快速的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行动迅猛、动作敏捷的情况。
《猛捷》是由部首“犭”和“手”组成。犭作为狗的部首,表示与动物有关;手则表示与手相关的意思。所以,这个词的字义可以理解为“狗的手”,比喻非常灵巧快捷。
根据字形结构和笔画数,可以分解为4个笔画,其中犭为1画,手为3画。
《猛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的繁体字为“猛捷”,在繁体中,字的结构更加复杂,但意思依然保持不变。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我们可以得知《猛捷》的古汉字写法是“猛捷”。这个写法与现代简化字相比,字形结构更加复杂,但意思相同。
1. 他以猛捷的速度闪避了对手的攻击。
2. 这头猛捷的狮子一跃而过,使人惊叹不已。
3. 运动员们以猛捷的动作完成了比赛。
组词:猛冲、捷报、迅猛、灵巧。
近义词:迅速、飞快、敏捷、矫捷。
反义词:缓慢、迟缓、慵懒、笨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