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将要;正要。《诗·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三国 魏 阮籍 《诣蒋公》:“猥见採擢,无以称当,方将耕於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唐 李白 《大猎赋》:“方将延荣光於后昆,軼玄风於邃古。”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方将理其旧业,而与世之学者左提右挈,共维挽风气於日盛也。”
(2).将来;未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汉武帝 徐乐 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於今日尔。”《陈书·高祖纪上》:“ 大同 初, 新喻侯 萧暎 为 吴兴 太守,甚重 高祖 ,尝目 高祖 谓僚佐曰:‘此人方将远大。’”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荣虽著於方将,恨皆缠於既往。”
“方将”是一个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表示“正要、即将”
指动作或状态即将发生,强调时间上的临近性。
表示“将来、未来”
指对未来的推测或展望。
现代汉语中,“方将”偶尔用于强调计划或承诺,如国际协议表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文言解析资料。
方将是一个成语,意为即将、就要。它的拆分部首是方(方块旁)和将(寸字旁),它的笔画数分别是4画和8画。
方将源自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其中的一句话是:“众将之事,备五谨,则将不可盖也。”意思是说,如果将领们能够采取五种战略准备,就能够保证将领不会被对手轻易击败。
在繁体字中,方将的写法是「方將」。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方将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上与现代汉字写法相同。
以下是方将在句子中的用法示例:
1. 部队在行军中须紧紧团结,万众一心,方将能够渡过难关。
2. 在比赛的最后一刻,方将取得冠军的机会终于来临。
方将的一些组词包括:方运、方略、将帅。
方将的一些近义词有:即将、就要、即刻。
方将的反义词是:未来、将来。
【别人正在浏览】